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游录(五)

(2006-10-09 15:12:56)
青木川古镇话古建筑
 
    青木川位于陕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堂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魏辅堂的商号“唐世盛”里就隐含了“辅唐盛世”,体现他当时的“野心”,因与众不同的土政策和宽松环境,形成一个“世外桃源”各地商贾纷至沓来使这里闻名遐迩。
    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先后称草场坝、回龙寺、回龙场、永宁里、凤凰乡、青木川。
    清晨,公鸡此起彼伏的啼叫着,这便是三维空间中的另一景像----鸡鸣三省。此刻,一条清溪横亘眼前,这就是令人遐想的金溪河。前几日连续降水,河水非常充沛,舒缓有致地流淌着,它穿过中式廊桥---飞凤桥,在古镇的南端化了优美的弧线流向远方。平坦的川谷中山岚萦绕,从地上、水里蒸腾出的雾气漂浮在半空中,使古镇的老建筑若隐若现,穿过薄雾黛瓦白墙,吊楼临溪,屋宇鳞次,曲折回旋,构成小桥、流水、人家。
 
    青木川最早是由蜿蜒的河流冲出一片平坦的川谷后,才有了建筑,有人居住。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犹如弯弓一般,古街南北长800余米,原有明清四合院120多座,随着时间流逝、主人更迭、自然破损等原因被拆掉80余座,至今尚留完好建筑40余座,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
    青木川古建筑群以明清民居为主,有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等样式繁多,五花八门。普通民居大多风格相近,大户人家的都有名号,最有名气的首推魏辅堂的“洋房子”叫“唐世盛”了。这栋房子古朴、典雅、高大、雄伟、装点奇异,是当地最先采用砖木结构建造的,霸气十足,彰显魏辅堂的特殊地位。天井青石铺地,廊下地面是由白灰、油黄泥、沙砾、桐油、糯米粥混合精工细做而成,至今丝毫没有破损,光滑而富有弹性。院正中原有两口用于防火的大石缸现仅余一口,正面镌刻“太平池”,背面刻“鸟语花香”,侧刻“陶诗”及打造时间。院内窗户门楣采用古典装饰,一方天井的四围曲栏回绕,外挑式围栏可根据人体结构而凭栏曲侧休息,使人舒适、合理,与传统垂直、内敛的围栏反差极大,张扬而个性十足。而二层西北角突兀出来的楼梯间,在承上启下的同时,突破传统建筑工整、对称的风格,显得活泼、别致,不拘一格。站在院落仰望这里,仿佛置身“大礼堂”的演讲台下,人们在屏吸聆听着这栋房子与其主人的兴衰荣辱善恶沉浮。
    紧靠“唐世盛”旁边的是“辅友社”,是魏辅堂的钱庄,当时这里印发银票,在川陕一带流通,昔日盛况可想而知。再往南不远是魏辅堂大哥魏元成的“荣盛昌”,这处建筑翘檐雕梁,木雕柱础,雕花门扇,处处精巧,依稀可见残破窗格内的戏文图谱。坐落在中街的“旱船房”叫“荣盛魁”,是青木川地形的标志建筑,是当时休闲、娱乐、谈生意的地方。为青木川的繁荣,魏辅堂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在仅存为数不多的一家“大烟馆”内,至今还完好保存着徽派建筑里屏风式木门,高大威武。徽商尚文,讲究忠孝廉耻。门正中上方雕有四个蝙蝠,寓意“四面埋伏”;每扇门的下方,长方形的木框内雕着“二十四孝”民间故事,教导人们尊重传统,尊敬老人。青木川居民崇尚文化之风由此可见一斑。同行“聪儿”此时来了灵感,要以此门为背景留下倩影,于是效仿者变本加利,搬来躺椅故做休闲状,轮番拍照。一旁“高导”为魏辅堂画就的人物素描静静地注视着这群来自山外的不速之客。
    青木川民居建筑风格窘异,博大精深。出“大烟馆”,对面竟看到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垂直递增的墙体被削减了高度,以圆柔贴切的形式出现在这里,入乡随俗。
    在回龙场南面的高台上坐落着194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辅仁中学,校门为“笔架式”正对笔架山,进入校园,正中为一可容纳千人的“教堂式”大礼堂,后面是一座高大考究的办公楼,楼上办公室至今还保留着民国初期各级名流提写的匾额。2004年8月宁强县文化教育局将青木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400万元,投到辅仁中学,建起了新校区,谱写了青木川重视文化教育新的篇章。
    站在辅仁中学操场上,环顾四周凤凰山与龙池山相对,据说是少有的地穴,有“凤凰遥对鱼龙池,神仙居所度晚年”之说。魏辅堂在发迹后边将魏氏宅院建在这里,此后果真生了两个男孩。新宅院原有三进,第一进已被拆除。正房正中两根柱子的础石是一队精美而形象温馨和蔼的雪石狮子,同时融入西方建筑风格,简洁宽大,庄严肃穆,沿中轴上下、左右、前后对称,颇有故宫韵味。
 
    中午十分,恬静的小镇依旧安宁。一家热凉皮店的老板不紧不慢地在做着凉皮,小孩子靠着墙壁边吃边玩,老人则坐在门槛上旁若无人的吃着,时而有牵着水牛的农户悠然地从身边走过,小溪中石头上农妇有节奏地搓洗着衣物,三三两两的游客指指点点、驻足拍照,此刻,时光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
    时值仲秋,郁郁葱葱的山上凭添几点艳色,或红、或黄,有些树梢还挂着非常诱人的果子。沿着没人荒草,我们登临小镇南侧回龙寺小山,一览全景。整个小镇青瓦屋顶犹如一条大船在金溪河上向南缓缓伸展着、游动着,巍巍壮观。一旁的金溪河在回龙寺小山下转弯南下,化成优美的“S”形汇入嘉陵江,小溪中部的中式廊桥----飞凤桥历经风雨,连接着大山内外的文明,使寻幽到此的人们留下几多《廊桥遗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