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税人不能被航空公司绑架

(2009-04-23 23:35:55)
标签:

财经

纳税人不能被航空公司绑架

2009-4-24 新京报

 

    4月22号下午,东航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叙伦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希望政府继续注资度过难关。谋求政府注资的并不是东航一家,在一天前的国航香港业绩说明会上,其董事长孔栋表示,他们一直在谋求政府注资。

 

    注资能改善航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吗?注资能让航空企业在套保交易中免遭巨额亏损吗?注资能让航空企业建立正常的市场配置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给航空企业注资救不活航空企业。

 

    这些国有航空公司身为中国航空业的长子,获得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比如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比如获得最优航线,但航空公司连年亏损,原因何在?

 

    在于行政与市场的边界划分不清。上市航空企业的资金用到了哪里?先是用于并购。航空公司对于行政并购怨声载道,南航、东航在向上提要求时永远把2002年并购亏损的西北航空、北方航空拿出来说事儿,这种拿了股民的钱解决历史成本的做法,让这些航空公司永远无法整合成有机的统一的市场。当然有更好的市场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民营航空公司想得到西北、北方航线而得不到,用市场化的拍卖或者并购手法既能够让有能力、有兴趣的企业,就能激活中国的航空市场。

 

    其次,用于为其他垄断企业买单。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国内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中航油成本大约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30%以上,这一比例高出国外同行约10%。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国内航油市场处于中航油一家垄断状态。第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航材租买不合理等也是主要因素。民航总局提取的民航建设基金,2008年下半年就有国航约6亿元,东航和南航约4亿元。如此之多的民航建设基金到底用到了哪里?

 

    上述三条全都是国企行政与市场不分所致,政府注资之后行政与市场就能分开了吗?作为职业经理人,作为央企官员,行政官员,马叙伦没有要求市场机制,没有要求宽松的竞争环境,却提出两大要求,注资与加强垄断。

 

    如果东航要解决历史包袱,重获新生,起码要获得100亿左右的注资,填平负净资产的大坑;加强垄断的言下之意是东航与上航合并。以叙伦表示,东航在上海这个基地市场的占有份额是32%,南航在广州的市场份额超过50%,国航在北京超过45%,因此,东航在上海这个基地应该占有起码45%以上的份额才能与其他两大航空公司获得同等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幅非市场化的要挟图景:三大航空公司在上市后承担行政包袱,以此向主管部门要求更多的融资机会与垄断地位,而后两者枪口向外,以国计民生与经济安全为由,增加垄断地位,排挤竞争者,以联合提价的方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增加赢利。纳税人、消费者与政府财政被航空公司绑架,他们就是这样让中国的航空市场变得更加安全吗?

 

    我们看到的是,在市场景气周期,航空公司抱怨航油上涨,东航多数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对于赢利潜力巨大的云南航线管理不善。而在过去数年,南航集团下属多个部门都曾通过南航财务大举涉入委托理财,2004年中,南方航空一度以5亿元巨资直接投向委托理财,损失惨重。财务管理如此混乱,显示的是市场结构的混乱,是市场改革走向了行政与垄断相结合之路,是资本市场并未给航空公司带来硬约束。

 

    这样的体制不改,航空公司在获得一次注资之后必定会要求二次注资,在获得30%的垄断份额之后必定会要求50%的垄断份额。

 

    民航业发展至此,有关方面应该深刻反省当初对国有企业市场化、对于资本市场的鼠目寸光。笔者曾经提出,如果体制不改,航空业将重走国有银行上市之路,一次次剥离不良贷款,直尽耗尽政府财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即便政府想给补贴,也得问问人大代表和纳税人是否同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