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堵车、罢飞
难道我们生活在丛林社会?
2008-4-8 新京报
北京938路支5公交车在河北廓坊被堵。两地虽然交通便利,但利益之争却让两地成为楚河汉界,这样的情形长期发展下去,随着城市圈日益扩大,我国境内以山为邻以沟为壑的现象越来越多,人与物的交通成本将成倍上升。北京公交车之争,折射的是地区利益与公司利益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如同东航飞行员事件一样,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出,难道我们的沟通机制就欠缺到这种程度,非要到公路上动手堵路不可吗?我们身处的究竟是现代法治国家还是丛林社会?
毫无疑问,在市场环境中,利益之争是头等大事。事情发展到堵车的程度,说明北京938路支5公交车的开通大大动了当地交通运营商的奶酪。堵车者——为廊坊东方大学城校车及当地长途汽车的百余车辆经营者——声称,途经东方大学城的938路支5公交车跨省经营,特别在年初实行学生交通卡2折后,对当地同区域经营车辆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致使他们客源流失,几乎无法生存。在与北京八方达客运公司通州分公司谈判未果后,他们只有抵制938路支5公交车进入廊坊拉客。“我们希望938车队能够最终撤出廊坊市场。这样就互不侵犯了。”
这是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潜藏在背后的还有地区之间的利益暗斗。令人奇怪的是,双方拿出的规则居然各不相同,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真让人奇怪他们是否在同一个国家由同样的法律法规所规范。
被堵的北京八方达客运公司通州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在2001年3月份应廊坊开发区政府的邀请,双方签订协议,负责北京到东方大学城这条线路的学生运送,并在廊坊开发区设立了廊坊公交总站。当时发车时间从早上5时到下午6时30分,40多辆车每天往返150车次。全程票价10元。这说明,廊坊市政府是希望降低营运成本,尽量融入北京城市圈的。
河北省的态度如何呢?河北省交通厅称938路未向河北省运营局申请线路,属非法运营。河北省交通厅[2004]403号文件,对保定市交通局《关于北京市公共汽车经营道路客运的请示》的批复中写到,“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欲开通我省部分县城的客运线路,其应当向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提出申请。其他单位包括有关市、县政府都无权决定此类事项的审批。”该份文件抄送廊坊、承德、张家口市交通局。北京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公交管理处表示,该条线路开通时,运管局尚未成立(运管局2003年成立),属历史遗留问题,应该问北京公交集团。
原本两大利益主体协调不成,有三种解决之道:一是诉诸于上级行政机关要求进行行政复议;二是在价格出现纷争时召开听政会,在城市交界区域,不以北京或者河北的公交票价为准,而以保护各方的利益得出妥协价格为准;三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裁决。但现在,居然连廊坊开发区政府与河北省交通厅都打起利益之仗来,那些不愿意花诉讼成本的司机理直气壮地上街堵路。
只攻击地方保护主义是片面的,廊坊当地承包的司机需要生存。我们可以指责他们目光短浅,不了解融入北京城市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作为理性人,他们保护自身竞争力的做法似乎无可厚非。因为在经济大发展之前,他们得吃饭得生存,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是政府的失职。但是,如此摒弃北京的公交车,让这些运输公司关起门来搞统一票价、同盟票价,让东方大学城的近5万师生承担成本,有悖公共交通的职能。
事实上,当地经济发展在先,北京城市圈扩大在先,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早就应该拿出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在计算客源人流与承运成本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决定承包的人数,与北京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将矛盾消泯于无形。于此同时,地方政府更应存在事先沟通机制,以同样的规则行事,而不是为了地方利益各自唱自己的唱本,等矛盾激化之后,分别以乘客与司机的权益说事儿——这不叫保护公共利益,这叫保护部门利益与地方利益,这叫推卸责任,矛盾上交。
罢飞与堵路,这种丛林现象的存在,反应了我国在某些层面上还欠缺规则意识与有效的利益沟通机制,还处于利益协调不成就动口,动口不成就动手的规则蛮荒状态,亟须改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