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港股
2007-8-29每日经济新闻
允许境内个人直接购买香港市场股票试点推出,并未吸引如潮的人群,截至27日下午5点,前往中行天津分行的4家理财中心预约登记的客户仅仅超过1000户。这是投资者理性的表现。中国有能力投资香港市场的人早已投资,所谓中国储蓄涌向世界市场之说,不过是欧美经济学人站在自身立场的惊人之语,实际上,中国储蓄大部分时间都在境内有限的投资市场盲目游走。
与内地投资客的冷静相比,“北水南调”的概念早让香港市场炒翻了天,香港恒生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均刷新了历史高点纪录,连涨6个交易日,指数累计升幅3000点,收复了次级绩危机的全部失地。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炒港股有几大风险,不可不防。
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汇兑损失。目前人民币处于上升通道,而与美元保持联系汇率的港币则有贬值趋势,目前港币的购买力只有1967年的3.3%,想投资香港市场者务必将此牢记于心。而人民币购买力虽然在国内与港币如小巫大巫,但在国际市场中,购买力则直线上升。除非你认定自己是金刚钻,有把握赢利10%以上,除去汇兑风险与中间交易费之后仍有赢利,否则最好谋定而动,不要被所谓差价说忽悠。
H股与A股市场之所以存在价差,之所以内地股市在香港上市要对欧美投资者折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汇兑风险,没有理由欧美投资者的风险,对于内地投资者反而是利好。即便赢利如何结汇仍然是投资者面临的一大政策风险。
香港市场面向国际,是其一大好处,但也因为没有资本项目这道防火墙,而缺乏护身铁布衫。此次次级债危机A股市场岿然不动,香港市场则与国际市场连动,大跌不止。内地投资者并未受过国际化的训练,对这样的袭击毫无抵抗力。连机构QDII都受这次次级债危机之累,闹得灰头土脸,个人投资者的前景,恐怕更不容乐观。以这样的一群投资者与用金融创新工具武装到牙齿的投资者抗衡,无异于驱羊入虎。
境内投资客出去遭遇的两拨最厉害的对手,一是在香港市场盘踞已久的国内机构,二是专业的国际投资机构。前者主要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的股票,胜在背靠大树消息灵通,后者更厉害,既是中国货币改革的主要博弈对手,又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主要依靠对象;既拥有评级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又可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出谋划策,还拥有久经市场考验的各种投资工具。
投资工具不对称,长矛与洋枪对阵,取胜只是侥幸。香港市场投资工具众多,从股票、基金、权证等,还有内地投资只闻其名的股指期货、高息票据、看空期权、股票挂钩票据等各种衍生工具,以对冲汇率、指数涨跌等各类风险,并可利用资金杠杆透支操作。国际投资者甚至有能量在香港做空影响A股股价,通过追踪中国A股指数的海外上市交易基金,如2004年推出的iShares
FTSE/Xinhua A50 China Tracker,和今年7月推出的WISE CSI 300 China
Tracker,以及与QFII交易做空A股。
A股与H股确实存在差价,在强者为王的世界里,差价是强者的盛宴,是弱者的陷阱。此次境内个人投资者开闸声出,香港市场闻风而动,股价一路飙升,等到境内个人投资者赶到,国际投资客已经高位出货。上周,中石化港股股价从6.93港元跃升至8.16港元,一周之内上涨17.7%,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三大国际投行在此其间联手减持中石化,这不由令人联想到中人寿回归之前国际投资者大炒中人寿股价的盛况,其实质是让国内投资者为港股投资者接棒。
让国内不谙国际投资规则的中小散户直接投资国际资本市场,不能算是负责任的行为。之所以出此险招,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危机突变的可能,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疏通。因此酝酿一年,此时推出;二是拉近A股与H股的距离,这是国内决策层与香港市场决策者的共同愿望。推出港股直通车,扩大投资渠道事小,解决流动性与加快A股国际化事大。
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众无异辞。但在推出相关举措之前,国内资本市场本应早做预演,使国内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演练场。但国内改革步伐却迟迟其行,在股指期货、T+0、个人融券等方面毫无进展,酝酿经年,久议不决,顺差事态紧急,却又冒冒然诱惑国内投资者与国际接轨,却忘了提醒投资的要义首重安全。事关货币全局的重大政策,仍不免堕入投机心态与无序状态,实在让人遗憾。
港股有刺,慎炒港股。如果财力能及,投靠国际级的理财公司吧。
注:近日忙于在银行间奔波,再次体会到银行衙门的厉害。中国银行周家渡路一个理财中心,几位妇女坐阵,颇有大将风度,任你急如火烧,我自岿然不动。种种程序设计失误,完全在于高高在上的心态使然。当然,通过钦定的方式,中行以后是工行,可以从投资香港的投资者手中赚取手续费,他们大概是交易中惟一的无风险获利方。看到央行今天再次强调员工激励与高管激励,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不由苦笑,看来他们认准,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让垄断开出市场之花。
有朋友劝不必如此去写,有时也自问为何,思来想去的结果是,人生在世,坚持做一件事,是幸福的。在沮丧时,在激动时,有老龙与未曾谋面的朋友切磋、陪伴,足矣。
经常有人说到鲁迅,知道你们是好意,不过还是不要提罢。我不是。一是不配,如此比是失礼;二是我反对纯以激情论事,对五四以来的种种文化启蒙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从康圣人到M圣人,这些文化圣人对我们现在既无传统又难现代的窘境,与有功焉。现在这个时代,好在大家探讨理念与技术,在承认人性的前提下谈理念,在承认正义的前提下谈技术,这样才不会让一场可怕的文化革命之火熊熊燃起,直到最后灭绝了我们所有的天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