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大换帅点的什么题?让谁上阵?

(2007-07-05 00:52:44)
 银行大换帅点的什么题?让谁上阵?

2007-6-30 南方人物周刊

 

    与以往银行换帅大动干戈、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不同,此次农行、浦发行、华夏等银行的换帅行动似乎只是为新闻而新闻地引起了零星的关注。

 

    也许是前几次的换帅背后有料可挖。业内人士都清楚,银行资金问题曝光之日大多是前后任交接之时,后任不愿为前任背黑锅、实行严格的离任审计等原因成为上不得台面的理由。强制休假、轮岗制度甚至成为银行内控的重要措施,如中国银行在2005年隆重推出的制度中就有这两项。在外人看来煞是奇怪,那些银行基层行长似乎个个是劳模,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其中滋味。我们回想一下偶尔的换帅是如何是高山案等大案大白于天下的,就可以知道在前市场化时代的银行,由上级部门给银行换大管家是多么必要。

 

    以往银行的中心议题是银行的低效配置与庞大的不良贷款,政府对于银行不良贷款近乎兜底的政策,动用的其实是纳税人的钱袋,而且数额不菲,每个人都得额外掏出几千块钱无偿地报效给银行。纳税人有权问一声,不良贷款到底是怎么来的?

 

    银行的答案是往政策那儿一推,是政策性不良贷款,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笼而统之不太靠不住的答案。问题是不良贷款又是个无法说清的事,即便诚邀国际一流的审计机构入驻审计,像某银行似的花上数年时间,翻遍几车皮的报表,那也只能搞清不良贷款数量究竟有多少,国家到底要注资多少,上市之后需要融资额是多少,报价几何,而永远无法搞清每笔不良贷款是怎么形成的。随着换帅而曝光的一些案件,证明金融腐败之严重,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起码有一些侵吞资产的人因此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大规模的换帅不止一次,去年夏天,从建行行长常振明调任中信集团总经理开始,国有商业银行高层开始系列换防,副行长一级人物有12位已调动,地方商业银行尚不包括在内。

 

    在银行改制的初级阶段,换帅是为了银行改制上市与内控的需要,而此次的换帅原因要复杂得多,很难得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结论。银行换帅进入高级阶段,增加了各种目标与价值取向的诉求,由此造成的一个效应是,银行换帅一事很难激荡起强烈的舆论反应。

 

    浦东发展银行换帅是为了建立一个混业经营的金融帝国雏形,推进迟迟难以进展的内部机构改革。据报道,原任银行会一部主任、低调而务实的徐风将出任浦发行行长,现任行长傅建华有可能只担任目前的浦发银行副董事长一职或调离浦发。

 

    事实上,今年以来关于浦发行作为上海金融控股集团龙头企业的传闻风声水起,从已披露的布局来看,这一巨无霸的集团将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多种业务,成为名符其实的混业金融机构,如果成行,将是借助政府之手推动的又一家混业经营金融大机构。此前上海市政府在浦发行与上海银行的人事安排上已经做到亲如一家,互通有无。浦发银行副行长陈辛任被调任上海银行为董事长;上海银行原行长傅建华调任浦发银行为行长;中层职位之间的互相调动更加频繁。

 

    这一宏伟蓝图没那么容易落地,不是把几家金融机构合并到一起就能建立世界领先的混业金融帝国的,浦发行内部机构设置事业部制如一团乱麻,而在战略方向上,是发展公司金融业务还是个人银行业务上,也是争执不断。此时正当浦发行的关键时刻,此次徐风若能由银监会空降至浦发行,将会增加浦发行的全国色彩,对战略投资者花旗所强调的个人银行业务未必不是佳音。

 

    另一家换帅的农行则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惟一未能走出注资股改上市这一银行改革初级阶段的银行,也是历史包袱最重、需要的注资额最高的银行。6月20日,中组部官员在农业银行总行正式宣布央行前任副行长、上海总部主任项俊波为农行行长。此前曾任银监会主席助理的车迎新已出任农行新一届监事会主席。如果联想到建行上市前类似的换帅动作,不难做出判断,与浦发行等不同,农行换帅是应和了上市之需。农行作为中国银行上市改革阶段的最后一块硬骨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项俊波副审计长与央行副行长的职务,使他成为中国银行改革最后关头的不二人选。

 

    项俊波面临的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大也是最后的难题,他所受到的信任应该有助于带领农行走出困局。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目前,在农行内部,除了其每年公布的7000余亿元不良贷款外,还存在大量未处置的超期抵债资产,也就是抵押贷款到期后在抵押人并没有归还贷款情况下,银行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不动产和股权应自取得日2年内予以处置;动产应自取得日起1年内予以处对其抵押物进行拍卖、变卖等处理——根据2006年底农行发布的接近24%的不良贷款率测算,农行整体改革的成本大约在9000亿元,但实际成本恐怕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数额也许不会低于特别国债。流动性就是这么给制造出来的。农行的政策性贷款与违规贷款之间界限最难分清,扶助三农的名义成为最好的挡箭牌。实际上,农行帐目审核不易,典型的例子是“在农行历史上,曾经有一笔数额不菲的不良债权,在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后不久,农行又以高价回购了该笔债权。”农行当时为什么要高价回购这笔不良债权,究竟牵涉到什么关节,有待调查,但是,如果农行不股改不上市,这个问题也许将永远石沉大海,只不过政策性贷款亏损增加了一笔而已。

 

    华夏银行的换帅让人猜测。此前华夏银行董事会批准刘海燕辞去董事长一职,可能的接任人选为前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翟鸿祥——5月31日,翟鸿祥辞去北京市副市长职务,6月1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即在华夏银行宣布翟为华夏银行党委书记——华夏银行将迎来第三位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董事长。

 

    华夏银行上市之后,面临股权争夺战,第一大股东首钢的权力体现在三任副市长董事长上,但第二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德银由于与刘时代的华夏银行存在磨擦,因此对于曾有分管金融工作经验的翟的到来寄予厚望。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位居下游,其非专业人士管理的背景,使其必须经过大换血,才能实现增长。

 

    上述三家银行的换帅动作显然各有所求,除农行之外,对于已上市的银行而言,面临的是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以及成为公众公司之后战略目标与组织架构的调整,相比于注资,这是更为专业而市场化的诉求。如果说以往的注资上市是给予了一些技术上濒临破产或者无赢利能力的银行以发展的机会,那么上市之后,他们面临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问题,这也是银行注资上市改革的终极目标。

 

    毫无疑问,我们看到的通过换帅所进行的目标诉求仍然是非市场化的,一些非专业人士在执掌上市公司银行的前途,最需要专业人士的金融机构成为一些退休官员发挥余热领取高薪的绝佳场所。他们的身份一变成为银行家,可以参照金融机构的高管领薪,希望对于这些曾经做出贡献者有更合理的嘉奖途径,而不是让他们成为面临转型大业的金融机构的领路人。

 

    各方所希望的是,现任能比前任多些市场头脑,哪怕一点点。按照笔者的估计,一旦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外资控股权上限被突破,这些“胜利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才能真正的在专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中选拔人才,这些银行才能当得起市场企业与公众企业几个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