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让小商贩“打游击”了
□本报记者
张遂旺
当下,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有所反弹。在市区一些主干道、小街道、社区人行通道等地,占道经营现象随处可见,有些小商贩甚至将摊位摆在了十字街头的慢车道上。巩固深化“创卫”成果,亟须破解占道经营这道难题——
新年刚过,我市紧锣密鼓地安排部署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3年前,我市举全市之力,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打赢了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
可当下,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有所反弹。在市区一些主干道、小街道、社区人行通道等地,占道经营现象随处可见,有些小商贩甚至将摊位摆在了十字街头的慢车道上。
为何出现这种状况?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一些农民将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运进城推销,有的做起了小买卖。二是一些自谋职业者或下岗工人为了增加收入,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或用十分简单的劳动方式,从事大众化的生意。他们出现在街头巷尾,游移于城市居民生活的每个空间,如生活区、街头等。他们虽然服务了周围百姓,但占道经营现象也随之出现,不仅造成道路拥堵,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近年,我市曾多次集中治理占道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集中治理存在的弊端也较为明显,治一治好一好,过后又反弹。
为何占道经营难以根治?由于占道经营多数是经常移动的,没有固定的地点和形式,城市管理部门往往靠集中治理,可占道经营的小商贩有自己的妙招,常常采取“游击”战术与执法部门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不行就歇业几天,躲过风头再卷土重来。
小商贩占道经营为何有其生存的空间?说实在话,小商贩占道经营虽然影响市容,但同时也方便了百姓。不少百姓包括城市管理者也对他们十分同情,认为这部分人赚钱不易,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属于低收入群体。因此,执法部门虽对占道经营的小商贩进行多次清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仍然形成“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
现在看来,占道做生意不仅仅是一个经营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单纯靠取缔和突击整治占道经营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容易引发执法纠纷和社会矛盾。
占道经营真的无法根治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前些年,我市早餐市场也是乱象丛生,经营的小商贩随处摆摊设点,不仅脏乱差,卫生也无保证,让城市管理者头疼。2008年5月,市政府启动了“放心早餐”工程,完善早餐经营网络,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流程,让鼎食尚餐饮有限公司承担早餐经营。如今,我市早餐市场按规则运营,“放心早餐”销售网点由启动时的21个发展到现在的170个,整齐划一、干净快捷,不仅方便了市民,也为城市增光添彩。
如何不让小商贩“打游击”?前不久,马林青市长强调指出:“实行堵疏结合,取缔出店经营、游散摊点、夜市野棚等占压城市道路的经营摊点,引摊入‘市’,做到‘划行归市、流商归摊、坐商归店’,确保城区主次干道无占道和出店经营。”解决占道经营,我们应该按照“科学规划、适度集中、规范设置、严格管理”的原则,在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消防安全、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市民生活的部分次干道、城市近郊、背街小巷相对集中设置临时占道摊区,解决困难群众生计,同时方便群众生活。对经批准设置的摊点,与经营户签订文明经营协议,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进行经营,维护好周边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建立起动态管理档案,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守规矩的小商贩给予警告并督促整改,对屡教不改者将其淘汰出局。对相关部门管理不力者,政府应启动问责机制。
在应对挑战上出实招,在体制机制中闯新路,在推动落实上下功夫,规范管理,让小商贩不再“打游击”,占道经营这道难题才能被破解。(原载2015年1月28日《安阳日报》六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