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拉长新的产业链
丰华生物科技公司探索“阳台经济”
□本报记者 张遂旺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在高新区陈先生家的小阳台上却已绿意盎然,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小白菜、油麦菜、金边生菜……犹如一个菜园子。2月8日,陈先生笑逐颜开地说:“这都是丰华生物科技给俺带来的变化。”
丰华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人数不多,也就二十来个人。为啥发展“立体菜园”?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李英华打开了话匣子:“我长期从事立体绿化工程,在与朋友接触中,经常谈及‘亲近自然、绿色生活’这个热门话题,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应该拉长立体绿化的链条,开发阳台种植。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人们逐渐远离田园,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田园梦想更是显得奢侈。”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英华瞄准市场空白点,自己先行先试“小菜园”的种植开发,并聘请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当技术顾问。在实验中,她摸索出了一整套种植经验:南向阳台阳光充足并且通风良好,是最理想的种菜阳台,一般蔬菜一年四季均可,最适宜种植需要强光照的蔬菜品种,如黄瓜、番茄、菜豆、辣椒、茄子、韭菜等。朝东、朝西阳台的日照条件稍有限制,均为半日照,适宜种植喜光耐阴蔬菜。北向阳台日照条件差,蔬菜的选择范围最小,应选择耐阴的蔬菜种植,如莴苣、韭菜、芦笋、空心菜等。在采访中,李英华还告诉记者,夏天时,市民可以种一些攀缘茎蔬菜植物,从而形成“蔬菜窗帘”;冬天和初春时,则栽种一些速生类叶菜、芽菜,既可以尽快吃上菜,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小荷崭露头角。去年11月,李英华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专业公司,设立三处幼苗培育基地,达到工厂化年生产18万平方米菜苗规模,注册了“艺家一禾”
商标,拉开了从事阳台蔬菜种苗、肥料、基质的生产、配送、销售业务的帷幕,使新的产业模式渐成雏形。
在推广过程中,李英华采用以点带面、重点进攻的战略方针,先后将菜苗配送至安惠苑、安和园、广厦新苑、京林花园等近20个高端住宅小区。在恒大绿洲住宅小区,一位刘先生起初听到“立体菜园”的消息还有点半信半疑,于是主动与丰华生物联系后,在其有限的阳台空间,种上了小白菜、油麦菜等品种,随吃随摘,不仅新鲜,而且无农药、无化肥、纯天然,阳台成了他的“私家菜园”。他逢人就夸,他的“菜园子”不仅种菜方便,可观赏,还能净化室内空气。种植“小菜园”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评价丰华生物科技公司这家小微企业,把阳台种菜技术“从田间到餐桌”缩短为“从阳台到餐桌”,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安泰苑一位公务员风趣地说:“没想到俺在家里也能体验农耕。更让俺想不到的是,家里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知道了万物如何在自然中生长。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先到阳台观赏蔬菜的生长情况。”自从他在阳台上种菜之后,不少邻居都到他家观赏,纷纷效仿。
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杜瑞民说,阳台农业是今后城市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它能够增加城市的生活情趣,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健康,同时让人接触到乡土气息,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阳台农业技术研究,阳台种植涉及的水果和蔬菜项目数量正在增加,一些州的屋顶种植家庭甚至能得到减税补贴。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吃的蔬菜,有两三成靠自家阳台供给。李英华的目标更加远大,她想在安阳广泛推广阳台种菜,等收获成熟经验之后,再向周边和全国其他城市辐射,让更多的市民体验农耕、收获乐趣。
记者感言:小微企业,正成为一个经济热词。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家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小微企业关乎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可以说“无小不稳,无小不富,无小不兴”。我们熟知的苹果、迪斯尼和微软,都是曾经的小微企业。今天,本报刊载丰华生物科技公司这家小微企业在选择项目中独具慧眼、另辟蹊径的做法,以期能开阔众多创业者的视野。虽然这家公司刚刚起步,却能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原载2015年2月10日《安阳日报》二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