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
□ 本报评论员
对于媒体披露出的问题,是虚心接受、积极整改,还是刻意掩饰、听之任之?有的领导看到批评的来信后,没有把批评视为找茬儿,而是感谢媒体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硬件和机制上迅速改进,提升服务质量,这种知过必改、闻过则喜的精神,可敬可赞。
当然,不是所有的单位都能够开门纳谏。有个别单位对待问题推诿搪塞,消极对待,麻木和冷漠,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下去,将会伤了群众的心,失信于广大读者和自己的客户,引来群众的猜测和不满。
时下,不少单位的“头脑”们,应该在危机公关和对待公共事件的方面补课,遇到问题应该迅速地、准确地、积极地表态和做工作,这样反而会得到包括媒体和其他读者及客户的充分肯定,一定会得到读者和客户的理解。假若不及早表态,不及早把事情的真实情况进行舆论引导,各种各样的猜测、意见将很难平息。
客观地说,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海纳百川,闻过则喜,我们的工作才能尽善尽美。闻过要善闻、喜闻,不能被动地“闻”。闻过,关键是要改过,只有这样,才能在改过中不断完善,在改过中不断提高。闻过则改,中国人寿安阳分公司给大家作出了榜样。
(原载2012年3月28日《安阳日报》六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