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戏曲 |
荀慧生《霍小玉》“霍小玉与十郎如花美眷”这段【西皮原板】,如今舞台上几乎绝迹。
这段唱是在霍小玉见到黄衫客后诉苦时所唱,很是动听,本来也很有名。
为什么如今几乎听不到了?
大抵的原因,与荀慧生40年代一度退出舞台后,对嗓音不予保养,中年塌中的现实情况有关。
按解放后出版的荀慧生晚年演出本,这段唱被取消,让位于新添的“我因一念怜才”的大段独白。实际上这个版本里取消的唱腔还包括【四平调】“山上复有山”,但现在流行的版本里,虽然没有了“如花美眷”,却还保留了“山上复有山”,可见不完全是按照荀慧生晚年演出本来的。
这可能要涉及到一件往事。
文革后恢复老戏,王紫苓先生拟排《霍小玉》,想给赵春亮的鲍十一娘增加些亮点,拟把原本让侍女浣纱去卢府卖簪、怒骂李益的情节,改为由鲍十一娘去卖簪、骂李益,报信途中则吸收《徐策跑城》的表演,就把徐凌云找来,请他按这个思路帮着想想词句。
未几,赵慧秋按王紫苓先生告诉徐凌云的这个新路子演出了《霍小玉》。本着互相谦让的原则,王紫苓先生遂没有再演这个戏。
现在流行的《霍小玉》,大都是沿袭孙毓敏、宋长荣老师两个版本,而这两个版本都是根据徐凌云整理本结合孙、宋两位的自身条件而成,各有增删,但都保留了王紫苓先生提出的鲍十一娘卖簪、骂负心人、走“徐策跑城”的新路子,都保留了“山上复有山”这段【四平调】,也都在黄衫客借宿这一场去掉了“如花美眷”这段【西皮原板】。孙毓敏的霍小玉这一场没有与黄衫客照面;宋长荣的霍小玉则是如老本一样请黄衫客进屋见面,但把原本安排在这里的“如花美眷”一段【西皮原板】改成了如荀慧生晚年演出本一样的“我因一念怜才”的大段独白。因这两个版本都是根据徐凌云整理本改编,所以都与王紫苓先生有关,但王紫苓先生和传授给徐凌云《霍小玉》的朱凤桐先生的路子都是有这段【西皮原板】的,为何孙、宋两位会取消了这段唱,或许徐凌云整理本就去掉了这一段也未可知。徐凌云走得太早,孙、宋两位老师的弟子有兴趣的话也许可以向他两位求证下徐凌云原整理本是否有这段【西皮原板】。
“霍小玉与十郎如花美眷”这段【西皮原板】,我起初是看到《荀慧生唱腔选集》里收录了,但曲谱只有4句。2003年朱凤桐先生曾给我订正过一遍这段唱,但当时讲的内容太多,可能他没有注意到少了2句。2014年6月9日,我从王紫苓先生处学得6句版的这一段。随后从网上看到张婉秋先生的实况里也有这段,也是6句,旋律略有不同。2015年5月25日,我把这段按王紫苓先生所授唱法教给成都青年票友郭佳炜。
2015年8月15日,郭佳炜在武汉天一戏院与武汉市京剧院合作演出《霍小玉》“病房”、“闺怨”两折,把这段6句版的【西皮原板】恢复了。不过因他骨子老戏的底子还是少一点,有一个地方记得不牢,总没板,但通过与武汉市京文武场的研究,还是把板凑足了,算是一个衍生版本,听起来也不错,可能要算张婉秋先生之后第一个把这段唱呈现于舞台的了。
荀门不死学。本着百花齐放的精神,这段【西皮原板】还是应该在内行舞台有所呈现的,希望有人去向会这个戏早期版本的老先生学下来,百花齐放才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