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京剧化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
分类: 中国戏曲 |
旦角化妆贴片子由来已久,据说是从十八世纪后半叶秦腔红角魏长生传开的。直到十九世纪末期,包括京剧、秦腔等大剧种在内,旦角的扮相都比较写实,贴片子也不过是模仿生活中女子的额发、鬓发,因清代旦角男演员也不得不剃头。这种贴法很考验演员的五官与气质,尤其是不抗老,人到中年皮肤稍一松弛,往往不仅仅是减色三分。
田桂凤
现在旦角大头七小弯为主的贴法,是从梅兰芳改革旦角化妆开始,他的初衷是为了美化发际线的轮廓。
梅兰芳《游园惊梦》
梅兰芳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在晚年,他的贴片子风格也时有微调。
梅兰芳《生死恨》
这种贴法的优势很明显,能美化脸型,而且比较抗老,只要皮肤不过于松弛,善于化妆的演员可以在高龄仍能保持较好的扮相。这种贴法很快被当时的京剧和其他剧种演员纷纷效仿,有些还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风格。
张君秋
那是一个竞争残酷的时代,优秀演员多如过江之鲫,成名的艺人总要找出自己的特色来,才有可能被观众记住,化妆上自然也是煞费苦心。
以四大名旦为例,程砚秋、尚小云也贴小弯,但后来都摸索出了不同于梅兰芳的化妆风格,且经常使用九小弯。当然,他们的贴片子风格也常有微调。
程砚秋《青霜剑》
程砚秋(左)《碧玉簪》
尚小云《相思寨》
荀慧生则坚守二十世纪初盛行的俩大柳风格,不贴两边的小弯,但略作改良,搭配上错落有致的泡子等头饰,远看竟也不觉得与梅程尚的发际轮廓格格不入——这部分也是因为另外三位的小弯本就是圆而浅的,不像现在这样锯齿獠牙。
荀慧生
王幼卿、筱翠花、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六五花洞》
近年很多观众发现,越来越多的旦角演员贴七小弯时,两边的小弯呈现越来越深的锯齿状,面部线条从柔和变为惨厉,有些简直到了发指的地步,锯齿獠牙,像是扣了一堆蛏子壳,而泡子的位置却越来越高。曾有观众认为这样的风格也许是受粤剧影响。然而有资深粤剧演员表示,粤剧的片子虽然与京剧不同,也不是这样的,粤剧不背这锅。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张君秋等大师的大头扮相,离远了看,最外边一两对小弯的轮廓若隐若现,看不清细节,但整体脸部轮廓很美,很好地起到修饰的作用。
现在很多演员贴的片子,百米外那些小弯的深刻锯齿依然清晰可见。
要的就是给你看锯齿。
顺带千人一面的脸盲感。甚至偶有撞脸的情况。
至于美不美,那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