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天去北京,行头没落实,麻烦大了
(2009-11-02 23:16:07)
标签:
京剧国粹生香票友娱乐 |
分类: 中国戏曲 |
后天(4号)上午要去北京卫视和琴师对戏,5号就要录像,新问题产生了。行头方面联系的是北京的一位老师,06年去过把瘾时请她帮忙过,头面都没问题,问题在于我要唱的《杜十娘》穿的是裙子袄,她说手里只有一身黄色的是大号的,这个让我很挠头。我担心万一不合身,也联系了天津的一位老师租她的裙子袄以作备份,当时说没问题,但刚才打电话定明天试行头时间时她才发现记错了行头,裙子袄没有适合我这身高的。糟!
我身高1米77,肩宽近50公分,腰粗背厚,穿黄色肯定显胖;再者,后天上午到北京试行头,穿不进去也是很可能的。如果太显胖,或行头瘦小根本不能穿上身,我不会带武的戏,就只能考虑改唱有水袖的戏,这下麻烦就大了!
到底练了那么长时间,老师给下了大力气为我归置,明后天就要动身,中间还要去安排家庭琐事。倘突然要改戏,改行头好办,其他就有些措手不及。
如果换《春秋配》一类戏,倒是不怕比划不下来,只是连临阵磨枪的时间都没有,做派上肯定会马虎很多,一时有点找不到感觉。
按这个节目本身,就是选手自己闯关,选手之间不存在竞争,也就大可以放开手脚娱乐,让观众觉得每个人都不重样才有趣味。节目好看,观众认可,以后票友们可以去玩的京剧节目也就又立住一个。
选手们报名,希望有个好表现好成绩的同时,也是希望可以为宣传京剧出一把力,否则很多上过《过把瘾》甚至在央视与和平杯的比赛拿过奖的远路选手也不会自费来北京卫视走这一遭,他们出来一趟仅是衣食住行的花费就要数千乃至上万元,上班族还要想方设法请假,要在多个动机同时作用下才能下决心参与,不是一项两项就可以说清楚的,只能确定一点:大家都热爱京剧,希望京剧的民间基础越来越好。
这一场一共有十二人,九位是乾旦,一位男老旦,两位坤生。梅派有尹晟嘉的《西施》、李志民的《醉酒》,张派有阮宝利、白大鹏的《望江亭》,程派有郝刚的一出忘了什么戏(可能是《春秋亭》),筱派有叶晋材的《小上坟》,一位是男老旦,贾怀胤的《游六殿》……其他不熟悉的选手和曲目没有记住。从大家的戏码看来,沉稳的青衣、须生、老旦和舞蹈繁重的花旦戏都有了,再加上个荀派特色的花衫戏肯定会比较好玩,也不至于让王紫苓先生近日的辛苦付之流水。
只是带水袖又有曲谱的戏码里面,脚底下吃功夫多圆场的戏如《勘玉钏》、《红娘》我来不了,就是比划下来,也来不及找老师说,连看录像舞台调度的时间也没有,只能找一些尽可能不要满场转、最好不怎么移位的戏码。
刚才翻了下《荀慧生唱腔选集》,带水袖的《红楼二尤》段子不是超长就是超短,也是麻烦。也许可以考虑《钗头凤》的二六和《霍小玉》的两段四平调或二六,以及《卓文君》的西皮顶板接二六接流水。这几个都没有上弦过,只有霍小玉唱过伴奏盘,但是扮相可能不好弄,这个戏有太多讲究,我不是很适合古装头,梳大头的老扮相有的场次又没有水袖;《钗头凤》这段荀先生老唱片的印象根深蒂固,曲谱却是晚年新腔,虽然区别不大却也更容易出错;《卓文君》那段倒是熟悉,也不需要挪动,但是腔很新奇,整段二六几乎全是乐谱无法准确表达的滑音,琴师可能不太容易拉得顺手,配戏的老生没有倒无所谓,后面的流水要是唱走板就惨了。一个字,难!
换戏码的另一个问题是乐谱,现有的乐谱我试唱了一句,就发现有的垫头尾音有出入。荀派的伴奏非常简洁,完全是在勾勒气氛,因此每个音就更要讲究,只差一个滑音,或劲头差一点儿,就可能影响到全段的神韵,如果有时间吹毛求疵的话,我会一个音一个音亲手整理琴谱,再碰上PDF格式又不是自己喜欢版本的肯定要修改。可是那样一来,这一宿怕是又不能睡了,嗓子肯定出问题,只好凑合了。
这次不过是一场秀,能不能过关从最初就不在我的考虑之中,也不会有什么紧张。但是电视播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水平虽然有限,总是要尽可能别闹笑话的好。继续想辙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