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283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2009-10-22 10:16:06)
标签:

京剧

张子良

张砚

张派

张君秋

刘兰芝

望江亭

分类: 中国戏曲

子良最近改名叫张砚了。改名的缘由,是一个据说懂些阴阳的朋友告诉他后一个名字更好些。不过似乎师友们还是喜欢称呼他原来的名字,觉得一样好听。

 

24号张砚要参加赵平治先生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的张派演唱会。参加这次演唱会的张派票友只有七八位,包括张砚和一位深圳的女票友,其他就都是专业人士了,名单一大溜,其中包括天津的张派名家张学敏。

 

那位女票友前些时候来津盘桓了约一个月。赵先生的活动地点离郑光信先生很近,最近常约郑师前去给票友们说戏。郑师听了她的演唱,很是嘉许,说在没有多少票房活动的城市唱到这样水平,实在是太难得的天赋,并在该女士的要求下说了一些东西,令她喜出望外,说得遇郑师是她这次天津之行最大的收获。郑师好像没有告诉我她的名字,反正到演唱会时就知道了。

 

张砚是杨永树先生的义子,他住在廊坊下属的固安县牛坨镇,平时不在北京,得到杨老亲授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家里不能上网,也缺少票房活动,学戏的资料也非常之少,但他的悟性极高,许多地方可以举一反三,现在的水平就已非同小可。

 

郑师从何顺信、张似云二位先生学戏十年,又得到过张君秋先生当面指点,造诣精深。他和杨先生是近30年的老朋友,杨老的弟子,他就当自家晚辈一样,对张砚更是另眼看待,年前张砚夫妇来津办事期间就曾给他说过一些曲目的要点,以弥补张砚不能经常向杨老当面请益的遗憾。

 

月前张砚夫妇来津探亲,给我一张他最近录制的CD,内有他最新演唱的11段张派曲目,要我转交郑师,请郑师指点。那次他没有时间停留,我自己也只是听了一段他的望江亭南梆子,听到他唱的都是老腔,就把张君秋先生后来改动的几个地方告诉了他,希望可以锦上添花。

 

郑师听了这张CD后,大为赞赏,说以他的天资,若是再告诉他一些窍要,在唱法上许多专业演员也要瞠乎其后了。郑师最是爱才,他知道张砚去北京和来天津都不是很容易,就想也许什么时候可以由我陪他亲自去趟固安。

 

周六北京卫视来天津录像,郑师、董师兄等乐队成员以及梅派小组的负责人之一张燕姐为了帮我忙,都拖到晚上七点钟才走,而且因为当天唱家只有郑师和张燕两人,为了不冷场,郑师自己就唱了近两个小时,大家都非常辛苦。周一下午正要给郑师打电话道辛苦,忽接到张砚的短信,说他的师兄,杨老的另一位弟子、静海的刘汝海(也是得过郑师指点的)周二要开车去固安看他,请我陪郑师搭他师兄的车一起去。很久没有看到张砚,我也是很高兴能去,年近七旬的郑师本来担心乘火车和大巴去还需要倒车,不好掌握时间,怕天黑行路不便,张砚师兄弟的这一安排正中下怀,遂欣然前往。

 

前两年初遇张砚,了解到他家附近交通很是不便,出来一趟实在不易。这次去时,发现从天津到固安的路况比想象中好很多,应该是近年建设之功。等什么时候张砚家门口也通了大道,他再去北京和天津就方便多了,对他学戏将更为有利。

 

去固安要先路过霸州,进霸州不远就看到前几年新建的李少春大剧院,确实气势不凡,颇为壮观。周二上午10点钟从郑师家开车出来,算上高速公路指示牌错误造成迷路耽误的时间,100分钟后就到了张砚家,张砚夫妇已经在门口迎接了。张砚的父亲是一位朴实善良的老人家,头发花白,比郑师只小一两岁。郑师知道张砚一家并不宽裕,而且此来目的明确,说完戏就要赶紧回程,不许张砚多作破费,只在附近的小餐馆点了三四个清淡些的家常菜,不要酒水。因为靠近农田,这里的菜都非常新鲜,做出来的味道居然不比许多大餐馆差,郑师连说来对了,并对刘汝海说下次去静海也不许破费,就吃路边馆。吃完饭,赶回张家正好是一点钟,郑师行事素来干脆,也不聊天,进屋就直接坐下,开始说戏。

 

时间有限,为了不再迷路,天黑前必须回程,而且演唱会已经临近,所以郑师此行针对性很强,就是要张砚把演唱会需要的曲目精益求精。张砚计划清唱的曲目是《刘兰芝》的慢板,如有返场,还计划唱《望江亭》的前二六。郑师要张砚逐句播放张砚自录CD里该段的演唱录音,随时打住,对已播放的部分进行指点,包括润腔手段如张派特有的回旋音和擞音,以及尖团字等要点,都详细说明。比如最开始的“那焦郎”三字刚放完就按了暂停,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告诉张砚正确的应该是如何唱法;到“他本是”三字又打住,如此这般再次指点一番……这一段说完,已经差不多90分钟过去。然后继续说下一段《望江亭》前二六,张砚这段唱得特别好,就是非张派真传的专业人士也很难挑出毛病,所以归置这段只花了大约半小时。

 

张砚很认真,先是用本子记录,后又搬来了录音机。郑师最近身体劳顿,特别是周六为我的事情忙碌太久,对嗓音影响很大,示范细致小腔时个别过渡音没有唱出,这就很考验学生的理解力。以张砚的悟性之高,我相信他完全能够明白郑师没有唱出的部分应该是什么样。刘汝海在一旁听课,想来受益不小。当年郑师详细给我说过这段,但是这次讲解有一两处地方是以前没有强调的,所以更让我体会到一出戏绝不是说一次就可以了,多听老师讲几次大有好处。

 

除了唱腔,郑师还指出两点:一是目前张砚的音量不大,没有麦克风时会比较吃亏,需要仔细揣摩丹田气的使用,上下贯通,以使声音洪亮;二是要多读书,增强艺术修养,以便对尖团字、吐字归韵、四声五呼等可以有更完整的概念,审美情趣也更上层楼。

 

郑师如此照拂老友的弟子,是因为张砚目前演唱水平已经很高,如果可以更为细致和讲究,定能在演唱会上与众多张派内行竞放异彩,让在场的内行也真正认可,为票界争气。我想以张砚的虚心、勤奋和悟性,这个愿望的达成不是什么难事。

 

说完戏,已是下午三点。回程前大家合了影。归途路过霸州李少春大剧院时,郑师下车去剧院内外转了一圈,一行三人在剧院外拍照留念。刘很热心地要为我拍照,我想了一下,还是没有告诉他要把相机套在手上,以为不会那么巧就被摔了。不想在给我拍第二张前,刘听到电话响——他生意很忙,这一趟来电至少在20通以上——赶忙去掏手机,一走神把相机扔了,我的相机在地上打了两个滚才停住。拿起来看时,除了镜头外缘划伤露出白色,以及镜头里进去少许难以清除的细小污物外,倒是没有大碍。

 

这是相机第二次被摔了。去年过年买它时还觉得这个伸出式的镜头很不方便,体积大,拍微距时闪光灯往往碍事,可今年连摔了两次,倒庆幸买对了款式,要是非伸出式镜头或处于关机状态,肯定是要报废了。现在伤脑筋的就是如何把里面一层镜头的污物去掉,静电吸附的东西用吹的是不管用的,照材店也不管这事。

 

我为家事所累,这些年衰老很快,形象大变,所以极少拍照,也没有那个心情,有朋友拍过的我也要叮嘱不要发到网上,免得吓到旁人。这次固安之行,大家合影也是个纪念,就破例一下吧,看别人就好,请自动忽略穿红上衣的某人。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固安半日行——郑师为张砚说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