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杯观赛之一
(2008-11-13 06:48:45)
标签:
京剧马派张派梅派和平杯 |
分类: 中国戏曲 |
我的时间概念一向模糊,一天天过去,也没注意是到了几号。周六下午忽然想起去久违的民族文化宫看看。从离它不远的华北戏院被拆除以后这三四年来,也就是上月和麦戈斯尔去了一次,原因无非是想听听对方最近唱得如何,只是临时找不到琴师,董最近超级忙,周六下午从来是要去群艺梅派小组操琴的,我不便带新认识的戏友去那里,也就只有去京剧茶社了。这次也不例外,是想听听新认识的须生票友小孙的唱工,不想到了民族文化宫才发现来得不巧,四处赶场的花篮娘子军们上得台去自然不会轻易下来,偏偏这天是临时拴角儿,战友京剧团的朱宝光先生应邀前来清唱,自然也是篮上加篮,加上天津实验京剧团的左红莲等在后面接力,我和孙去得晚,没有时间可以献唱了——当然,要是有花篮可献肯定会例外,不过我们似乎还没有到钱多到烧得难受的地步——给别人献自是犯不着;要像一些唱得山摇地动、杀人于无形的大爷大妈那样给自己上篮以图多唱几段,也还真丢不起那个人,还是拉倒吧!
朱宝光先生的唱工,上次听还是十几年前在收音机里,一直不怎么爱听。尽管广播里介绍说他是不死学马连良先生的,我还是除了音色干净外听不出什么优点来。这次现场听他清唱,我的耳音已经大有长进,一听之下,也就明白了当年何以不爱听的缘由:他的发声太过浑厚,口腔、胸腔共鸣明显偏多,毫无飘逸灵动之感,加以字音太圆、开口音归韵不准的问题,至少在马派来说,风格上就已经是大相径庭。可能是为了表现自己对天津父老的亲近,嗓音洪亮如故的朱先生这天格外卖力,几乎是从头喊到尾,强音更强,收敛的弱音部分完全没有,《借东风》大段二黄的过门里还特意踏罡布斗大耍身段,满足了台下许多人好热闹的习惯,也让我对他老人家多少有些失望——大校军衔如他,这样做未免太过流俗了些。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