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颖欣Chris_Hu
胡颖欣Chris_H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6,959
  • 关注人气:2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辈名票郑光信先生的《诗文会》四平调

(2008-01-08 10:09:54)
标签:

张君秋

张派

诗文会

京剧

何顺信

张似云

文化

分类: 中国戏曲

  今年67岁的郑光信先生是天津最有影响的前辈名票之一,与已故梅派名家丁至云是忘年好友,精研梅派艺术,又在文革后得何顺信先生亲炙十年之久,掌握了大量张派剧目,并得到过张君秋先生的指点,曾以《女起解》的反二黄参加80年代在天津举行的首届张君秋舞台生活纪念活动的全国张派名票汇演,当时同台演唱《秦香莲》“琵琶词”的一位西南名票也曾得他指点。津门以梅张两派知名的票友多曾受过他的教诲。我是在94年大学毕业前两个月的时候,通过师兄董庆宏先生的关系和已故老琴票张校长的引荐,在天津师范大学的一次活动中认识了郑先生,有幸向他学习梅张两派的唱念艺术。郑师博闻强记,梅张两派的唱段,不会唱者几希。可惜我自己疏懒成性,不能像他能戏极多且都在水准之上。


  郑先生和张君秋先生的琴师何顺信、张似云二位先生以及张君秋先生的弟子、张派名家吴吟秋先生交情甚厚,以张派享名的杨永树先生80年代初学张派时就是由他引荐给吴先生的。郑师90年代以前住在重庆道,靠近市中心,何、张二老那阵每到天津,都要来到他家小聚,为的是郑师能戏极多,梅张两派的戏几乎没他不会唱的,且都在水准之上,何张二老可以过足拉戏的瘾。当然,在郑师的演唱和张君秋先生唱法有出入的地方,二老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要求他当即改正。无论在票界还是内行里,能在何张二老琴上唱过那么多出戏的,除了张君秋先生之外,可能就要数他了。


  郑光信先生的嗓音条件非常好,年轻时唱戏从不问调门,歌声宽亮甜润,音量宏大,音质坚实,穿透力很强。今时的名票似乎少有把嗓音训练到他那样瓷实的,随时随地一发音就在最佳的共鸣位置上,不像一般演员和票友还要反复练习来解除声带的充血状态。郑师的唱功是在何顺信、张似云这样的胡琴圣手和从鸿奎、赵永红等天津一流琴师的琴上练出来的,对尺寸、劲头的把握和与文场的配合之准确自不必说。即使是他晚年因身体情况(他自己怀疑可能是肺萎缩)无法控制气息的情况下,尽管气口增多,音量不及以前(近距离听还是够震耳的),调门也有所降低,却依然能够以他精准的节奏感完成一些难度不小的唱段,如《祭塔》的反二黄高低音反差极大,在正常调门下低音就很难唱响,如要降低调门就更是唱不出声了。郑师却可以在高低音上都保持了很好的质感,虽然吃力,然而高音不黄不冒,低音结实响亮,这得利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声音训练。我学戏之初,他带我去当时还是水泊一片的华苑去喊嗓,连带教我梅派《霸王别姬》、张派《四郎探母》等剧的念白,一连几天,对音质的改善确实收效明显,今时却是连内行都鲜有下这般功夫训练声音的了。


  前日董师兄带来郑师新录的一段张派名剧《诗文会》的四平调,我俩都感觉郑师的这段状态不错,虽然比不得盛年时的神完气足,倒还是可以贴出来请大家听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