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老唱片的失真和实况里唱法的调整

(2007-09-09 03:30:41)
标签:

艺术赏析

京剧

老唱片

实况

余叔岩

谭鑫培

金少山

张君秋

程砚秋

梅兰芳

分类: 中国戏曲

  今天在大戏园听了酒神的《战太平》,感觉很出色,是京剧票友里能唱出专业水平的罕见高手。我一向喜欢现场的感觉,哪怕录音的音质不好或噪音很大,但是劲头和力度对比的感觉更突出,唱者的声音表情也往往更为生动。这也是我特别钟爱建国前屈指可数的几个实况录音的理由。

 

  须生我没研究,没有发言权。只是比较喜欢听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王凤卿、刘鸿昇、孙菊仙、言菊朋的(依个人喜好的次序),这几位代表了不同嗓音类型(言还有嗓音的变化,不过很少听他晚年的,韵味虽然愈加醇厚,可心余力绌的感觉听了实在憋气)与其艺术风格相适应的结果。铜锤里最喜欢听的是金少山和王泉奎。谭鑫培、孙菊仙、王凤卿、金少山都是宽亮响堂的戏剧男高音嗓子,以金为典型;言菊朋、余叔岩、王泉奎是窄、细、高而音量略小的抒情男高音嗓子,以王为典型;刘鸿昇比较个别,音窄、高却响堂,是戏剧男高音里相当罕见的天赋——这点与前些时候去世的戏剧女高音尼尔森有些类似,尼尔森音量惊人,连戏剧男高音多明戈都不是她的对手,却不是一般大号女高音那样的宽厚嗓音,而是银铃般的纤细音色——声带和共鸣器官特点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演唱风格肯定有所区别。宽嗓子做窄了稍容易,但是高音的灵活性和柔美仍然比不了抒情;反过来抒情要唱出戏剧的力度和宽厚来,怕是非要累吐血了不可,也很容易毁掉嗓子。唱法肯定和嗓音的天赋相适应,这点无可质疑。所以,余叔岩唱不成谭鑫培,谭富英唱不成余叔岩,这是天赋就决定了的事情,后天努力可以缩短这些差距,但是不能完全抹掉其影响。同样是谭余一脉,听谭鑫培、谭富英在高音区的力度和劲头,明显与余叔岩不同,这是由各自嗓音特点决定了的。杨宝森是男中音的嗓子,男中音和男高音在唱高音时的方法是不同的,唱杨派的劲头、用气肯定也和谭余两派不同。个人以为,唱余派无须追求谭鑫培那种响度,到那么响音色和劲道也就变了,不再是余派的东西。话说回来,如果真有本钱唱得了谭鑫培的东西,唱余就很难达到峰顶,捏着半条嗓唱的到底和不用装的不一样;相反不是宽亮的高音嗓子却硬要学谭的,也是很容易把嗓子毁掉。

 

  话扯远了。说到唱片音色的问题,个人也有些疑惑,当时的唱片录音失真自然是肯定的,问题是失真在什么地方。越剧大师傅全香解放前的唱片录音有两种,一种是四工调的老唱法,嗓音沙哑得很,完全没有水音;一种是声音略为清越,还是有明显沙音。但是我们知道,傅全香建国后的录音是完全没有沙音而且有着很好的水音的,把她的两种老唱片和建国后的录音作一比较,在嗓音的宽窄上没什么区别,但是音色几乎是判若两人的。不排除唱法改变的影响,但是音质的差别之大,似乎不是唱法变革所能奏效的。袁雪芬的《祭塔》老唱片也有类似问题。很奇怪,几乎所有越剧老唱片里演员的声音都是沙哑没有水音的。比起越剧唱片,京剧老唱片的保真度要高出很多,建国前后同一演员的录音也不像越剧那样有着天渊之别。这也许是老式的唱片录音设备对高频比低音敏感的缘故(越剧歌唱多使用中低音,京剧则全是中高音)。入夏时我自己用MP3录了《太真外传》的头段,录出来的声音给师兄听,他说录出来的音色(不算唱法呵呵)加上锣鼓的话会很像梅兰芳的老唱片,我听了也是这样感觉,而我自己唱时还在遗憾唱得有些像坤角了。看样子差一点的MP3的录音效果可能相当接近唱片,只是噪音较大,高频部分也比较单薄。于是我就在想,现在传世的那些老唱片的演唱者的本来音色也许不是唱片中的样子,实际演唱时的泛音会更丰富,声音也会多一些润泽,少一些毛刺。

 

  说到现场和唱片的区别,我熟悉的例子有张君秋和程砚秋,当然,还有梅兰芳。张君秋的《楚宫恨》唱片和《秦香莲》电影录音真是完美,气息的控制、音阶的过渡、弱音的处理几近完美,令人惊叹;但在版本差不多的实况里,张君秋在弱音上的处理就粗糙许多,细致的小腔也常有简化,这应该是为了响堂打远在发声上做了调整,要达到戏剧性的强音,相对的弱音和花腔上就不得不牺牲一些。程砚秋在解放前的实况录音里,吐字也不似晚年那样几乎字字切音,而是有其豪放的一面,原因当然也是为了在强音上达到响堂的效果(与张君秋不同,程砚秋的弱音在实况中依然控制得非常完美);晚年切音多也许是因为建国后许多剧场出现了地麦,不再需要牺牲字头和字腹的美来求得响亮,费的气力较小。可能是同样的原因,梅兰芳在解放前的实况录音里唱法就显得更刚些,也比较吃力。

 

  很困了,没有思路,前言不搭后语,明天再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