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嗓音的疑惑

(2007-07-27 20:04:48)
标签:

京剧

票友

发声

分类: 中国戏曲
昨天是天津一位杨大爷攒局搞京剧活动,郑师和老董去了,外地请的本来有阮宝利和张子良,郑师还为此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去,我单位事忙不方便请假,说不好去不去。前天给张子良发了条短信问他能否成行,张回答说家里有事来不了,很遗憾。郑师和王惠玉老师、老董在那边玩了一天,中午老董来电话,要我晚上去红桥那边活动,他和郑师、王老师一起去。我有些犹豫,头天一夜没睡,就早晨眯了两个小时,我是熬夜准没嗓的,来前就担心嗓子出状况,因为声音全是破的,高低音根本衔接不起来。可是师命难违,去就去,我现在的道行比我博客里的录音又进步了些,就是唱砸了也不至于一塌糊涂。决定了,去!
 
晚上在红桥活动时见到郑师一行,郑师白天唱得过瘾,声带疲劳不想再唱,老董操琴的瘾比唱要大得多,也没唱。王惠玉老师78岁高龄了,还是把《挂帅》的“一家人”唱得神完气足,真不是一般的功夫。老董拉了半天京二胡,其中一段是《红娘》的“佳期颂”,他会的多,手音很横,声音把京胡都盖过了,下来后才做到那段是实验团的贾增辉(他家就在那门口,据说是抱着孩子出来的)客串的京胡,就说这一来咱不是把专业的给欺了吧?我说旦角本来京二就得响亮些,拉的都够规矩,两把琴又没打架,谈不上谁欺了谁。我唱的时候是张师傅和老董操琴,是《西施》“水殿风来”的二黄,还好,凭着这两个月悟到的发声用气技巧,声音没有出现明显的瑕疵,音准没问题,高音也立得住,需要刚劲和柔媚的地方也还得心应手。来这边若干次了,唱完后听众总是要求返场,不过这里不是自家门口,唱家众多,时间又很有限,连主持人和团长都经常谦让不唱,把时间留给他人,我当然也不能只顾自己。
 
下来后,郑师说我今天的嗓音没问题,除了窄了一点(我嗓音本来是很宽的),该有的妩媚、刚音和劲头也都不错,完全过得去。我解释说声音窄是故意为之的,因为以前许多人批评我唱得吃力,而且嗓子用得太宽,缺乏妩媚,所以就减少了胸腔共鸣,把嗓音做细,这样高音更为灵活,但是随着胸腔共鸣的减少,音量也自然会小了许多。郑师说我唱得并不吃力(以前就我演唱是否吃力的问题也问过老董,他也是这样回答),男性的生理条件和女性不同,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男性嗓音宽亮的长处,不要模仿坤角的唱法。这倒是个难题。我一直是坚持学习流派创始人的唱法的,只是由于许多人说最好不要听出是男人的嗓音,同时宽嗓音落调门早的定律也让我感觉有把嗓音做窄以延长歌唱寿命的必要。然而郑师的观点也证实了我对有可能顾此失彼的担心:嗓子做窄了,在音色上和女性比难有优势;同时这样小号的嗓音在没有麦克风的场合未必应付得来,不象专业演员有那样好的条件到哪里都有胸麦和地麦伺候着,票友必须得有唱野台子戏的嗓子本钱。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