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了解的张派唱腔艺术的基本特征

(2007-02-04 14:28:13)
标签:

学京剧

京剧

张君秋

张派

京剧教学

分类: 中国戏曲
“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所创立的张派旦角唱腔艺术,是京剧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无论哪派的旦角演员,几乎都会唱几段张派,说无旦不张是毫不过分的。
张君秋先生早年是一条甜润脆亮的好嗓子,以王派为宗,兼学梅、尚、程等各派代表剧目。他的嗓音没有梅兰芳、尚小云两位大师那么宽,但是娇脆甜润,听不出男性痕迹。以他的嗓音条件,学梅、尚、王派都会很出色,但他选择了走自己的路,大胆改革,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特点,在保持高位置声音焦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口腔和胸腔共鸣,使声音显得较为宽厚。唱法上也较前更偏重于韵味,多用膛音,甜、脆音略有收敛,发音部位灵活多变,并借鉴了须生、净行的一些唱法,编制了大量新腔和新剧目,形成独树一帜的张派。在张派形成后,他嗓音甜、脆的特点表现得没有以前充分,所以至今仍有很多老观众极为留恋他早期的传统唱法,而不太欣赏他的张派,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就我所知,张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音色。音质要干净明亮,宽厚甜润,膛音好,不能有媚音。不是这种嗓子的学了也不会象,白费力气。
(2)擞音。张派特有的两个擞音对体现张派风格至关重要。西皮如《女起解》“老伯不走你为何情”的“伯”字“1—21 21 65”是一种,来自小生唱法,注意上挑的装饰音只能是两下,不能多或少;二黄如《春秋配》“风吹雨打”的“风”字“2726765”是另一种,要在一拍中唱出。张派的擞音要求音符清晰、灵活、轻巧,不能含糊或拖泥带水。
(3)共鸣部位多变,音色富于变化。张派的发音,头腔、口腔、胸腔共鸣比例均匀,声音显得很厚实。他的发音部位多变,善用不同部位的共鸣来变换音色,经常需要调整各大小共鸣腔体在整体共鸣中所占的比例。有时他会用近似真声的膛音来唱,需要很好的胸腔和口腔共鸣,尤其是人臣辙的一些字经常使用,如《三击掌》“又听丫鬟换一声”的“声”字几乎是用真声“量”出来的。他还经常在一个字里发音部位几经周转,音色从娇脆到宽甜来回变化,如《春秋配》“蒙君子至诚心再三问话”的“子”、“诚”、“三”、“话”字,其中吸收了马、裘、程等派的润腔方法。
(4)句尾收音。乐句的末字在转折处一收(提)、一放(压)、再提,再放(效果类似儿啼的“呜啊呜啊”,需要咽腔和下颌微小动作的良好配合);然后渐弱收音,尾音略上提呈枣核形。如《刘兰芝》“苟延喘为焦郎恩义情深”的“深”字。
(5)忌唱过门。张派旋律丰富,唱腔华丽,伴奏也是繁复多变。为了突出繁简对比,张派经常把某些旋律交给乐队大力烘托,而演员只唱其中的几个骨干音。如二黄下句的甩腔,末尾的“3535 651|5—”都要唱成“3(53)5 6(5)1|5—”(括号里是胡琴过门,演员不唱)。
极个别的例子有二,一是《祭塔》“峨嵋山”的“山”字和《西厢记》“七香车”的“车”字,因这两段反二黄该字尾腔比平时高了八度,为了显示功力,要把过门也唱满,即唱作“3535 61|5—”;二是《祭塔》“大不该下山来把偶来求”的“求”字和《女起解》“到如今恩爱情又在哪边”的“边”字这样的反二黄下句尾腔,要唱作“4(54)5 651|5—”。
(6)波浪音。声音拉长时声音有自然的音浪波动,有一点美声的影子。波幅不可太大,显得音不准;也不可太碎,哆嗦得让人难受。注意不要什么音都颤,即使在美声唱法里也不允许这么唱。
(7)翻划音。张派经常使用大幅跳进的音程来达到较强的戏剧效果,有时可达八度。如《秦香莲》“我撮土为坟,葬埋了二老爹娘”的“娘”字,《状元媒》“事到此顾不得含羞满面”的“面”字。
(8)嘎调。青衣本没有嘎调一说,一般称起高、高腔,这里按蔡英莲老师的说法暂时沿用。张派经常使用嘎调来抒发剧中人的感情,但是决不滥用,也不会象拉警报一样在高音区拖个没完,而是强调整体线条的“圆”,在高音区的起伏上没有折线,也不过分延长。《珍妃》、《西厢记》、《赵氏孤儿》等剧中都使用了嘎调。
(9)劲头。张派经常使用音色、音量、力度、旋律等方面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强弱对比鲜明,该冲的地方要有尚派的冲劲,小腔上又要有程腔的细腻和荀腔的柔婉。一收一放的技巧在张派是非常关键的,收时可收到极弱,然连而不断;放时可把音量放至极处,声势惊人。优秀张派传人薛亚萍的唱法比较“过”,张派劲头的体现非常明显,初学者可听薛来找劲头。而在具体唱法和发音上,最好多听张先生本人,认真体会。
(10)一些字的独特念法。张派的韵味来自与众不同的吐字归韵及行腔特点,特别是灰堆辙和人臣辙的音色效果很独特。人辰辙如前面所述,有时膛音很重。
灰堆辙有他独特的音效,而且其中如”非“、飞”、“眉”、“嵋”这类以f、m作为声母的字,在张口时双唇(或上牙与下唇)先略抿一下再从正中位置着力开启,不是整个上下唇接触线一下就同时打开的,有区别于他派的特殊韵味。
(11)念白的哭音。张派的哭很特别,把音浪用略似美声颤音的波浪音推出去,须有好的胸声支持。如《女起解》“喂呀”的“喂”字,《楚宫恨》“三载春梦今日休(哇)”的“休”字。
(12)念白的笑音。念白中带笑音,这是尚小云先生的特点,张先生继承得很好。如《望江亭》韵白“好个当不负卿”的“好”字和京白“真是出口成章啊”等句就有笑音,生活气息浓厚。
一些女演员为了追求浑厚的声音效果,把声音位置靠得太后,没有了明朗甜润的色彩;还有人刻意把舌头卷起来唱以模仿男性演员靠胸腔共鸣得来的宽音,结果是字音含混不清,难听之极。这些都是毛病,需要注意避免。

 

 

注:这是我2002-2004年间发表在京剧艺术网老论坛的旧文,因论坛多次改版,已不可寻,但老坛友是记得当年这些文字的。近年被多次不具名转载乃至抄袭,在我某次发布在其他BBS时竟有新人说我抄袭,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