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突然收到几个朋友的邮件,他们在这个博客上找到了我的联系办法。
都是些长久没有联系的朋友。G是我的大学同学,在上海新闻界里呆得不开心,因为她对新闻的纯粹的喜欢。后来去了香港:我能够想象一个上海人,融入香港那样一个社会所必须付出的艰辛,且都不说其中所需要克服的气候和语言上的障碍。我因此能够读出她在上海,该是如何沉重的不开心。她后来又来了美国,终于还是转行做了金融:这真的又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我从来没有想到她能够如此地决绝和坚强。许多人,需要时间去欣赏。
L是我在广州市后的同事,虽然时间很短。他已经完成了博士学位,正处在职业选择的关头。其实我们在广州的时候,除了业务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我知道他也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因为他离开了报社之后,曾经到政府机关去尝试,却终于因为无法融入那样一个充满了bullshit的环境,选择回到学校。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于是我猜想,人生真的需要一些耐心去等待,等待事情一件件地展开。我们总在埋怨经历了太多的失望,但是当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你有没有足够平和的心态去享用?我知道自己经常错过那样的机会。
可是我因此产生了许多的歉意。就像我已经长久没有和这些朋友联系了一样,我和这个博客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相遇了:而这本来应该是我的责任。本来早就应该写完的黄仁宇,却拖延了如此长的时段。
而且似乎我的写作和它的名称并没有什么关系。有一些朋友可能对于纽约的生活怀有一些兴趣,但是我猜想一些曾经在美国担任过访问学者的朋友可能会理解我的话:不同于中国的是,这种生活是“山中岁月长”。如果你愿意闭门在家的话,你基本上可以一个月不用出门。作为一个路过这里的华人,纽约的生活是寂寞的。如果你能够享受这种寂寞的话,这样的日子便是纯粹快乐;如果你不能的话,让人心里发慌。我常常徘徊在这两者之间。
耳朵边响着Ronald Isley Meet Burt Bucharach。前者是一个灵歌歌手,后者是一个作曲家。Isley的歌声缠绵悱恻,带着黑人灵歌歌手特有的那种磁性,和千转百回形意自然的特色。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享用和欣赏了这纽约的夜色和音乐,和生命中如此难得的寂寞。我只是知道,有一天我一定会怀念这些日子。就像尽管对我的朋友们怀有这样那样的歉意,可是他们带给我的对于往岁的岁月如此甜蜜的记忆,我心存感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