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锏”与“杀手锏”

“杀手锏”: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一般不单用,俗说单鞭双锏,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隋唐时候的双锏大将秦琼马踏黄河两岸,威名显赫,此外南宋岳飞手下的福将牛皋,是古代使用锏的代表人物。
“ 撒手锏”,“锏”的解释如上所述。锏本来是拿在手里打斗的,因为很重,如果突然扔出去,便大大出乎对方意料,因而这种办法往往能让投击者取胜。所以,人们便用“撒手锏”来比喻关键时刻克敌制胜的绝招。既然是“投出打击”,也就是把武器向敌人扔去,所以写作“撒手锏”自然也比较贴切。当然,“杀手锏”和“撒手锏”其实以现在的理解都一样,异曲同工的表达而已。
硬鞭和锏:
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10829/18/62161081201108291830154845278353683_001.jpg[/i
前一篇:《出租车运营规范》的缺憾
后一篇:云南大关法院有顶风滥用权力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