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友谊 |
分类: 我或我们的生活 |
巧怡是博友,因文字和网络而千里之外结识的朋友。我称她妹妹,她叫我姐姐。事实上,我的年龄在她和她父亲之间,而我自己的外甥女和她年龄相仿,所以,我也曾戏说,你该是我的晚辈。但辈份在“文友”这神圣称谓面前显得多么不重要。何况,巧怡是学新闻的硕士生,得道比我在先,反倒是我该尊她一声“老师”。
结识巧怡在我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无意间浏览到我的博客,她留下足迹并邀我去她的小屋作客。我欣然前往,并与她“一见钟情”。知道她年龄小,却在文字里看到很多专业和成熟的东西。得道有先后,文学领域里,年龄从来都不作为文字水平的衡量标准。如我博客链接里的“很北”,很多人和我一样猜测他大概是生活阅历丰富的中年人,事实并非如此。巧怡也如此,年纪小,但文字严谨工整,思维深刻有内涵。
加巧怡为QQ好友,我们彼此聊得很投机。只是因为工作繁忙,交流的次数有限。某日,巧怡问起我通讯地址,我当时戏问,是不是要过年给我邮寄贺年卡啊。一个多月后的前两天,巧怡留言给我说,姐姐,近日会有邮件,请查收。我猜测会是什么。懵懂疑惑间,与巧怡在QQ上遇到,问及此事,她说,是我送小闫瑾(我女儿)的七巧板。倏忽间想起,在博客里初识巧怡时,她有一篇写七巧板的文章,我当时的留言中这样写道:真的好遗憾,我确信我小时候没有玩过七巧板,因为我在你如此详细叙述的情况下,都没有反应过来那会是个什么东西。因了这句话,细心周到热情可人的巧怡在不到两个月后,把这份珍贵的礼物于很远的外省邮寄给我。
这份礼物无价,我心存感激与感动。我无法亲口对巧怡说感谢,我唯能靠文字表达谢意。事实上,在文字表面的背后,真实而深刻的那两个“谢”字已经驻留心间。我甜密地笑着,为拥有这样的妹妹和友情。谢谢巧怡,也谢谢网络让我们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