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万里行·海天佛国和海天一洲

标签:
普陀山杭州湾跨海大桥 |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以极为旺盛的香火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这里参禅祈福。这次华东行,我们把这里作为旅行的折返点,因为它位于浙江的舟山群岛,也是我们国家东部地区的东极点了,当我能把车开到这里,就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外地的私家车是上不去的,于是我们选择住在舟山市沈家门,第二天开车到朱家尖码头的停车场,再坐轮渡上普陀山。
离开绍兴的时候,北方的沙尘天气已经影响到了江南一带,往舟山走的路上空气中扬沙使得视野里一片灰蒙蒙的。不过,越向东、越靠近海,沙尘就越小、空气质量就越好了。车过20公里长的跨海大桥时,夜色里外面的风景已经是一个清朗朗的世界了。
清晨,从酒店窗户向外望去,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海面风平浪静,能见度也非常好。
在朱家尖码头,乘船上普陀山的人太多了,多得让我们只能随着人潮不由自主的向前移动脚步。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全岛有80多座寺庵,一般的游客不可能走遍全部的寺庙,我们也只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游玩普陀山,所以只是重点的去慧济寺、法雨寺和普济寺三个最大的寺庙游览,走的是从上往下的游览路线。
慧济寺位于普陀山的最高点佛顶山上,海上仙山虽则不高,但登临山顶还是能感到天清气朗、视野开阔,阳光里的禅院树影摇曳,香烟袅袅,大有一种离佛很近很近的感觉。
寺院里有提供斋饭,完全的素食也很诱人,没机会去体验。
慧济寺外有一座陆游和高僧喝茶饮茶论诗的铜像,一旁的石碑上刻着陆游的词《好事近
登梅仙山绝顶望海》,讲述着陆游与普陀山的缘分。
超然的猫咪,面对众多的游人不为所动。
海天一色,宽阔的海面与远处影影绰绰的岛屿构成了一幅现实版的中国山水画。
海天佛国石,如今已成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的代称。
法雨寺又称后寺,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赐天华法雨匾额,遂称法雨禅寺。禅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层层叠建,分群递升,宏大高远,气象超凡,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
普济禅寺又称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也是中国重点寺院,历代全山方丈均住锡于此。
普济寺前的放生池名为海印池,池上筑桥三座。海印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普济寺外的多宝塔,太湖美石筑成,“宝塔闻钟”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普陀山的几个大寺庙都相隔有一定的距离,徒步行走有点远,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又因为游客太多、观光车太少,往往排队等车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体力。普陀山除了佛教寺庙外,更是自然景观非常优美的地方,也有优质的沙滩供人们游玩。但三个寺庙逛下来,已经累得不想多走一步路,也没有时间和体力去游玩了。在普陀山还有一处主要景点“南海观音”,也只好在返回乘船码头的路上远远的眺望了。
普陀山寺庙众多、香客众多,给人的感觉却是多而不乱,整洁有序,没有引诱性的、强制性的佛事消费,还看到有很多的人怀里抱着在这里请回的佛像佛龛。良好的环境让人心怀敬畏,虔诚礼佛。
回到朱家尖码头取了车以后,在有“普陀山停车场”的牌子下拍个照,这是我们的车跑到我国正东方向的最端头打卡留念。
从此时起,我们调转车头,开始向西行进。
在宁波停留一夜,早晨起来以后向窗外望去,漂亮的宁波城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镜面似的河流宁静地从城中流过,阳光灿烂、春风拂面。
下一站,苏州。从宁波到苏州,最近的路是跨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是2008年5月建成的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的高速公路大桥,全长共36千米,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以前,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单体跨海大桥。大桥的建成缩短了从宁波到上海陆路距离120公里,改变了长三角的交通格局。
很早就知道我国有这样一条跨海大桥,也很想有机会从桥上走一回。这次从大桥上过,心里还盘算着从哪个角度好好地拍一拍大桥。正当我们的车开到桥中央的时候,一个路牌指示着旁边有一个名为
“海天一洲”的观光区,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就转弯进入了这个观光区。
“海天一洲”,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中央修建起来的一个人工平台,主体建筑是一座6层高的大楼,还有一座高145米的观光塔。除了具备大桥监控维护、抢险救生的服务保障功能,还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科普大桥的建造、餐饮购物、商务洽谈等多方位的旅游娱乐服务。
从高处向下看,观光平台的造型像是一只展翅的海燕。
这样的景观难得一见,不停的拍。
在杭州湾的最高处喝一杯咖啡,不也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的事情吗?
最后,怀着难以平复的心情驾车从那高高的斜拉梁下穿过,直奔苏州而去。
后一篇:华东万里行·姑苏城里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