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应该缓行
(2008-10-18 20:37:00)
标签:
非对称管制杂谈 |
近来,关于中国电信重组以后要很快进行所谓的“非对称管制”的讨论甚嚣尘上,仿佛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实际上,也传出了要在某某地进行某某政策的试点,对某某运营商的网络要共享,等等。
依我的个人愚见,中国电信业的失衡确实是现实,而且这个失衡还应该算是严重,否则也就不会重组。重组是必要的,而这个重组之后匆匆忙忙就开始非对称管制,我倒是觉得应该审慎考虑,切不可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考量而仓促实行。对比一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的救市,美国政府的7000个亿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几乎被市场抛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简单的政策并不一定是治理的良药。
我的观点是,中国电信业非对称管制应该缓行,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电信市场既要结果的公平,更要追求程序的公平;
电信市场有着其特有的市场化表现,当然也需要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思维和方式,对电信业的监管也必须顺应行业趋势、社会环境,特别是要有一定之规。任何的监管措施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应该是未雨绸缪,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的政策并不是针对任何特定的运营商,而是针对市场中出现的任何主体。目前不管是出台监管政策还是进行试点,几乎看不到任何透明化的制定及操作流程,只是枪打出头鸟的应景之举,何况数亿的用户毫无话语权可言。制度性的缺失对中国电信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损害更大,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国电信强大就拆分电信,中国移动强大就恶搞移动,如此折腾伤筋动骨。如此,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电信业市场的基础游戏规则,做些扎实工作。
第二、简单的“非对称监管”不是正向激励,不是使人奋进而是使人慵懒;
政策的出台应该是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竞争应该就是有利于相关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提高服务水平,而不是简单的劫富济贫。可在千呼万唤出来的电信重组还没有走完法定流程之时,就开始推行非对称监管,政策也仅仅是单向偏心的倾斜,未免会凉了很多人的心。中国移动的强大当然有其社会推动力和非自身因素的获益,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中国移动从上到下的努力,中国移动的绩效管理水平与人员劳动负荷之大人所共知。刚刚重组合并的新联通一跃成为人员最多的电信运营商,而营业额仅仅是移动多少分之一的原铁通却几乎是中国移动人员的半数多,除了历史包袱可解释外,恐怕还有其他的因素要进行分析。如果简单粗暴的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利益剥夺,以后谁还去进行精益管理,谁还去提高服务竞争力?
第三、中国电信市场是要市场化的监管而不是官僚化的人治;
虽然在国资委和很多政府官员看来,不管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都是一个妈妈的孩子,只要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人怎么左手换右手都合理正当。但,市场上是这样看吗?中国的有关部门习惯于用行政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而丝毫不顾及负面效果。如果你觉得中国移动是在垄断市场,那就启动《反垄断法》也有偿不可,用内部解决的行业潜规则行动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高管的随意互换,到资本的任意划拨,甚至没有多少严肃可言。如此,怎么会有中国电信业的科学发展观?
第四、国际惯例的非对称管制措施未必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电信业市场现状和国外情形严重不同,从市场分隔情况、客户群体数量和特征、独特的人文特点和消费习惯、复杂的政治与行业背景,等等,单纯的仿效国外结果明显的措施无疑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要知道淮南的甜橘子到淮北可能就是苦的了。学习先进经验是必须的,怕就怕的是不加分析和取舍的抄袭。此前的拆分已经让我们付出代价,而当初也曾经有很多对联通的“优惠”,可结果却是联通一路败退,甚至到目前的溃不成军。我们需要的是“拿来主义”,针对中国国情的“中药”。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非对称监管可能是必然的选择,但何时推行、怎么推行、推行什么,都值得好好思考。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还是好好看看重组之后被大家寄予厚望新运营商们的“努力”程度再说吧。否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还会有孩子好好吃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