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是蛮聪明的人,读他的东西总能人开心。他提到某位作家,写道:“我很气愤那些崇拜者们的愚蠢。他人的欣喜若狂令我恼恨,滔滔不决会让我的倾慕功能干涸。某某就像那些爱心满溢者之一,似乎埋伏好了等你大祸临头,好用他们的同情来裹住你。你跌倒的时候,他们搀扶你的的双臂如此之快,不得不问自己,路上绊倒你的石头是否是他们放在那里……。我害怕魅力太大的人,他们会把你吞没,最后,你也成了他们施展魅惑才能与虚情假意的祭品,我也不太喜欢有些作家,魅力是他们的最大长处。这并不够。我要的是令我专注的东西,我要烤牛肉和约克郡布丁,给我面包和牛奶我就不满意。“刻薄”好笑的毛姆,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令人专注,格外重要。想起一位低调睿智的友人,曾说过一句话:好的不好的我都不想再学……一直记得这句话,是有智慧的。往深里想,好也是一种负能,那种让你分心的负能,因为不能抵达所造成干扰的负。好的确是因人而异的,别人的好并不一定适合你。人只有达到自身平衡才能真正快乐。我们走过多少路,才能明白到这一点。这一辈子,我真正佩服的人是那些有智慧的人,而并非所谓的聪明人。聪明人对别人产生不了真正的影响。借用毛姆的一句话,他们的聪明是他们最大的长处,而我要的是令我专注的东西。就像一些曾经尊重的人过于频繁的表达,过于频繁露脸时,已不再纯粹了。他们很适应这个快速的时代,是他们的好事,仅此而已。但跟专注已经无关了。
想想个人真正专注的时候,更多的是独处时刻吧。读一本有意思的书,煲一锅汤,走一段路,望一株古树,看一部有价值的影片。
前几天,重看纪录片”线条的盛宴”,2020年看过一次,几年过去重看,注意力依然集中,喜欢陈丹青的声音,语速慢,专注而精准。那也是我的盛宴。
去湖边喝杯咖啡,秋光正好,我很专注。读余下的半本书,作者写到改造:把家里景观最好的一面留给盥洗间,强调窗外的景观。每天刷牙洗脸时,常常因为贪看窗外的灰雁、船只,忘了时间,为了看得仔细些,还配了望远镜……读得高兴,给我灵感,把视线好的位置留给洗脸台未尝不可呀,窗外没有天鹅灰雁,看得到绿色,也未尝不可……专注给我一个灵感,天马行空的快乐。耳边音乐也棒,是“月亮河”,“蒂凡尼的早餐”中那个坐在窗台上弹吉他的赫本,一直在旅行中的赫本,就那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她的“罗马假日”也是我个人心目中的黑白永恒,滋养人心。
专注令人充满信心,灵感纷呈,这是我的咖啡时间。
功夫在诗外。
逛露天花市的时刻,专注而快乐。没想到买什么,看看人家的花,欣赏一会。有一家盆景造型别致,停留时间最久,独一枝,一盆盆看过去,问问名称,一枝米竹造型好看,只要一枝就好,划一道优美弧线,空间的点晴之笔,目光纵伸。后来翻看“一日一花”,日本人写的插花书,前些年看没什么感觉,近几天偶然翻看,却有收获,不是插花本身,而是独一枝的理念,何需多?看过一些人买花,胡乱恶俗地插瓶里,常常觉得对不起花儿。少而优美,一花一叶,空间独步,多么好的意境。他们很看重花器,瓶是可以用很久的,瓶古花新。印象深的是一句插花附言:连枯萎也是衿持的……用的什么花才倒不重要,用枯叶造就一种永恒,败相也要好看……继续逛花市,这个季节是兰花季了,墨兰开得美,花和叶皆雅致,兰花中最不喜蝴蝶兰,呆板像假花,不够灵动,不知为何那么多人喜欢。我则偏爱普通的惠兰和墨兰……走走看看想想,这半小时,专注于花,对植物习性又有了解,通风、适度光照,喜阴的植物也一样,需要偶尔的平衡,要搬动调理,不能过度关注,完全不管也不行,跟人一样的道理,人世景观,都讲一个平衡,平衡学如此重要,需要一生去学习和领悟。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找不到答案,好像很难具体表达,只是一些属于中年人本身的生命话题吧。
秋天短暂,有小风,风中有花香,这个季节,中午在公园打个盹,呆半小时,是格外舒服的事。闭着眼,香气袭来,一阵一阵,扑天盖地的清气盈绕,身心舒畅。想起了鲍勃·迪伦的那首爵士乐“答案在风中飘”: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滩上;那些人还要生存多少年,才能最终获得自由;一个人回首多少次,只是假装他没看到;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会看到蓝天;一个要倾听多少次,才能听到人们哭泣……朋友,答案在风中飘。”何需寻找答案啊,生命本就没有答案,风里花香不就是答案吗,它提醒着你注视生命的此时此刻,凝视一棵树,感受风中的花香,风从水上来,水香盈润。这一刻,是生命给予的答案。
喜欢那个不起眼的小公园,空间不大,却意犹未尽。一株老朴树,像是园子的定海神针,树根打结,是多年的老树了;数株桂树,错落香伴;一片西府海棠林,顺缓坡而上,春天风姿曼妙…坡上置一亭,亭前一株桂,是供坐下的人闻香的,触手可及;另一侧下坡处置一株苦楝,枝型秀雅,春天开粉紫碎花,秋季结小果,花与果皆美……一条细长水系穿过小桥通向湖泊,湖泊上置莲和菖蒲,视线顺着溪流走向敞阔。置园是有讲究的,一年四季循环不断,什么地方种什么都是有讲究的,可以让人随时停下来,一转身一抬头,视线所及的地方都要顾及到。如果设计的人本身没有热爱,很难以人为本,做出来的东西自然空洞无着,让人不愿驻足。坐在廊沿边休息,目光穿过湖道,远处有桥,小小巧巧,桥上只容一两人。静中动,动中静,不呆板。
好的园子不在大小,在错落,处处有景,处处可停留,不粗蠢,不拘泥。人在其中,自由自在,毫不突兀。远行和停顿,是人的两极。不能远行时,就寻找身边的远方。
这样的时刻令人专注,而专注,常常有一些意外收获,好像一个答案。
专注,才是最重要的。读一本书,做一件事,去外面的某个空间,都是如此,能否令人专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