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欢早起的人,喜欢早间时光。夏天早间时光尤为珍贵,天亮得早,好像一天凭空多了几小时。
周末,辗转从江汉关小跑到二桥,夏天难得的凉爽天,舒适度高。江边站站坐坐吹吹风,凭栏处,滚滚东逝水。心情敞亮。不知为何,江边总比湖边多出些开阔气。坐下,吃点随身带的酸奶水果,半个早餐吃完。折身入老城街区,四处都的是小吃,这就是汉口老城的好,时尚和古老衔接得那么恰到好处,宛转入江湖。
热干面、汤粉,再来根油条,就坐在街边吃,看看流动街巷,是赏心乐事,这些本地人愿意骑车来吃的店,没有网红排队拍照,多么可亲,可以慢慢享用。这是武汉人的过早方式。我在武汉,虽然呆了三四十年,于这个城市,真正的了解,却是近几年的事,我走过它的每一条小街小巷,长江湖泊老城区古建筑,那些开了几十年的店铺,才可以说多了解了那么一点点,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停下来注视过的,公交地铁加步行,不同的抵达方式,无数个清晨黄昏午后,不同时段,它们的光线、状态都不一样,如人一样,不深入不热爱何来的了解。
街边有小菜场。桅子,苋菜,黄瓜,番茄,毛豆,菜场的桅子花,摆在豆角或番茄旁边,菜和花在一起多好看。小菜场的清晨如此可亲。豆腐店也卖袋装豆浆,食品袋打个结,像青岛人的散装啤酒一样,插个吸管随走随喝,新鲜看得见。有没有像影片“母亲河”里那样的豆腐店,一清早,买一块嫩豆腐,盛在碟子里,浇点生抽,一口口吃掉,开启一清二白的晨光。如此的开端,应该多点希望吧。个人是极爱豆腐的,随便做做,都好吃。黄骨鱼豆腐汤,日本豆腐烧毛豆、虾仁,是我喜欢做给父母做的两道菜,牙口不好的老人适合吃,营养美味,程序也简单。
走走转转看看,这是一个清晨,我与武汉的亲。是江风、汤粉、汽笛声的江城清晨。绵密悠长,如同打个响指。
夏天,重新爱上了裙子,前两年因为爱走路,觉得裤子比较方便,今年突然很想穿裙子,长裙,平底鞋,也不影响走路的。要赶紧穿裙子,各式各样的裙子,飘飘洒洒的裙子,是美丽的事物,是属于女人的。
那一天,穿的是前些年淘布做的一条长裙,暗铁绣红色,后开V领,宽松款,凉快随意。裙子依然是美的,毫不过时。风吹起,很夏天。今年,好像又很想去淘布,一个丢失很久的爱好。胭脂路布市,如今也有些萧条了,没有了前些年人来人往的活力。前些时,淘到一块叫真丝棉绸的布头,花纹太美,古雅的红和姜黄,搭配得一派娴静沉淀,一眼喜欢,是布头,没想好做什么。买下,回家一试,做一块披肩,秋冬用起来,多么别致。这种快乐有创造性,实在可亲。另一块,暗绿碎花的布头,我用来做野餐布了,铺在草地上,吃个简餐,也美得很……有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带来心底的快乐,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扯远了。
回到那个清晨,那天是高考最后一天。临近学校一段封了路,车辆不能过。又有一批孩子和家长要解放了。其实,这种有盼望的生活,日后想来也是珍贵的,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若没有经历过,该多遗憾。人生某个阶段适度的紧张,对人来说并不是坏事。人生不就如此嘛,总讲躺平,时间长了,就没意思了。平衡法则适用于人生的每一阶段。倒觉得旧时,人生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人焦虑紧张,或者说不会刻意焦虑紧张,认为是必经阶段。而今,倒是过份放大了某些事,这是信息时代的不好之处吧。任何事情,经不起放大。正常或说平衡才是正道,自然状态下人的样子,而不是各种观念下人的样子。各人有各人的样子,种种样子,而不是千人一面,大家看一样的信息,听雷同的话语,去打卡一样的地方,这是没意思的事。
夏天的清晨,思维如此清澈,如水流。
后来,搭公汽从江边一路返回,经过铜人像,那块地方是过去武汉的象征,曾经的汉正街片,多么热闹,一根扁担人来人往,如今拆迁改造,人去楼空;经过司门口,那是武昌曾经的繁华地带,也有些萧条了。同一个城市,此起彼伏,变化巨大,连我这个年龄的人都唏嘘,那些老人家,是否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他们在想些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