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点旧一点新

(2024-01-16 11:16:27)
一本旧书
             在书店翻看一本旧的生活类杂志书,整本做的住家专题,以前的专题做得细而用心。那天下午,我认认真真翻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图片,内容有不少小火花,给人启发和碰撞。比如书中提问,觉得最喜欢房间的什么?有一人答:家里不同时段光影的变化,喜欢很多窗的房间,每个朝向的光线都不同;还有一个家居达人,不买房,喜欢租房住,觉得租房可以住到不同的房间,比如胡同的,里弄的,公园边的,商业体的楼中公寓,各有千秋,租住房里不喜欢的家居就用布遮起来,再摆放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到一位曾旅居加拿大一年的友人,租住小房随着季节变,冬天租住博物馆附近,以方便看展;春夏租住公园附近,方便散步;秋天则租住果园森林附近的,秋天是收获季节,开窗可见苹果树。房子随着人走,人是活的,四季流转,没有被限制住……书里还有台湾作家叶怡兰的家,叶怡兰的住家理念我是认同的,厨房和书房为中心,阳光留给餐厅书房兼客厅,卧室则不需要风景和阳光,安静就好;还写到纽约微型户的设计,30-50平,厨房卫浴大落地窗外加“茱丽叶的阳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房子的理念多么好,小房子才需要通通透透,阳光、开阔是首选,房子无需大,视线是向外的,外面有个更大的世界。年轻人和老人其实都适合这样的小户型……古老的杂志年代,已成为过去。那时,是老老实实的做事,一个专题做深做透,不同观念交汇碰撞,种种选择皆有自己的道理,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活力,笃定而充实,不随便羡慕人家。看的人,自然有所收获,灵感激发。
            我吧,一直对家居设计方面很感兴趣的,有时,脑子里一个户型图,就想如果自己住,该如何设计,天马行空比较有意思。住酒店第一件事,是看看窗外有无风景;在外喝杯咖啡,都会选通通透透的地方,目光所及,可以看流动的风景。有时不明白,一个窗景明明很好的地方,却被人莫明其妙设计成幽暗风,不知借景,这是为何。

  一个展
              一个明清古画展,持续数月,可以隔一段时间去看一次。看古画,如同一次精神SPA,被静宓笼罩。
              明代巴慰祖的隶书“周易”:意彼茂草,乐我君子。逢时积德,身授福庆。乾隆年间书于船上,是秋天。隶书中的“君子“二字,衣袂翩翩,舒展透气。喜欢隶书,它的气息与我有某种相通。前些年有一段时间热衷书法,天天练的是隶书,可惜自己不是真有兴趣或天赋的东西还是半途而废,唯有读书写文不需要什么坚持,却天天在做。这个事情也有意思,所以,有些东西欣赏就好,不见得自己要去做的,需要刻意坚持的通常有勉强的意味。说到“周易”,年下的这段时间,有空就去在图书馆翻翻“周易”,看一两个小时,放回原位,下次来,它还在那里,取来继续读,没什么人看它。在图书馆看书,有家里看书以外的乐趣。以前,知道一些略懂“周易”的人,通常弄得神兮兮的,不太喜欢。我读“易经”,倒是喜欢语言的清简,一种数理逻辑上的乐趣,类似于哲学数学方面的书,对我文科脑有拓展和补充,有一种不通自通的快乐,看了就忘了,但一捡起来,又似曾相识,好像旧友重逢,心领神会。脑子不够用,需集中精神,注意力集中,本就是快乐的事。“闲来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就是如此的心境吧。
            “煮药图 ”,海上四任的任熊,海派画家,童子为母煮药,幽冷干净,没有一丝火气。却也不见悲怯,意境高古。喜欢古画中的色泽,不见俗。可见不是颜色的问题,什么色泽都有它的好处,看人怎么用它了。万物皆为己用,在人不在事。
            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喜欢画老僧,浅赭面目、深赭衣裳,眉目清晰,身心安定,有一方收藏的印刻有他曾用笔名“眉安”,是最好的写照。眉安,中国字就是这么有意味。看了很久,也好像添了一种眉安。
            喜欢金农,字和画都爱。冬心先生,也是扬州八怪之一。展中有一副他的字,拙而清,静谧安祥。我们看古字古画,就是笼罩在这种安宁中,身心舒畅吧。懂不懂,真不重要。取其氛围和余味。金农的墨梅图,上书:得南唐小砚,试墨,为梅兄写照,梅兄骨相清古,与淇水之上的竹兄同一瘦也……他的画笔清,古,松,摇曳,秀妍。无一丝俗骨。说到金农,十多年前,特别喜欢他的画,还买了几本浙美印刷版的册页,自己留一册,其他的送给了两个朋友。话说,已过去多年。多年后,与真迹重逢,也是一种缘份。而我送册页的友人,已好久未见了。人与人的缘份,短暂而珍贵,不过一期一会。
             高凤翰的牡丹玉兰图。牡丹和玉兰,牡丹怒放,是冷艳,不是俗艳,我在画前,停留了半天,真好看啊。
             张照的妙法莲花经。小楷。珠玉字。端庄沉稳 ,一气呵成,心是静的,看的人也是静的。还有一幅董其昌的字:论书:书需参离合二字,杨凝式取其势耳。米芾独取半山之枯尽。所谓灵花满眼,终难脱去净尽,淡然无味天人粮。董其昌是懂经的。真正的好不会猎奇搞怪,初看平淡,久看心静,静中得滋养。定静是滋养,这是老祖宗的古训。
             西园雅集图,看棋,下棋的,煮药,静坐,侍奉的,各人在做各人的事,各人有各人的姿态,互不妨碍,互不攀附,看画的人,只是看画,被笼罩滋养,做回自己。
            这个展,在撤展前,会再去看看。路过,就看看,它,还在那里呢,静,定,得滋养,这是看古画古书法的意义吧。

小菜一碟
             年下,经常去光顾一家恩施菜店,小菜很好,辣椒味足,一种霸气一种清新,像某种多巴胺醒了一回脑。炒小菜煎鸡蛋皆好;小鱼干,找了很久,觅见,买了一包,煮汤煮烫饭蒸蛋时放一小把,当调味补钙提鲜的,皆好;小瓶腐乳,是腐乳味,没有遮掩没有调料味,很土很正,用来夹馒头吃粥极好的;带泥的胡萝卜也喜欢,香肠不错,萝卜有萝卜味,香肠一股久违的酒香味。我买东西,喜欢少少买,吃完再买,不贪多。记得曾有人问过我最大的优点,答不贪心。方方面面都是这样的。当然,这种性情也会有负面,就是容易放弃容易退缩,淡而化之,失去不少机会。任何事,有利必有弊。现在的人生态度是:认了。用另一句文绉绉的话就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少一些拧巴。
            带泥的小胡萝卜,去皮,加苹果生姜开水打果汁,是早上的功课,热热地喝下去,胃很舒服。食物的好,不过是保持各自的原味,萝卜是萝卜,辣椒是辣椒。就像我们看一个人,性格分明的人比圆滑的人,给人更多安全感。
           “繁花”热播期间,虽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倒是一个契机,把“繁花”书找出来,重读一遍。再读的感受,又跟十年前不同。看繁花,煮白茶,吃酥糖。阴寒黄昏,天将黑。能读得进大部头,是有福的事。沉入深海,有一种静宓。任何的心神安宁,都是一种滋养。
            一个冬日雾蔼蔼的周末,午饭后,想去喝杯咖啡,密集看书两小时,喝咖啡时注意力格外集中,专注是最愉悦的体验。出门前,随手带本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好文字是有韵律的,胡兰成的文字就是这样,写的不过一种民国往事,有一种悠扬,人与事,有一种彼此成就,闻风相悦。人家亦成风景,寻常人家的下酒菜,不过皮蛋、豆腐,拌点酱油,或是摘把黄芽菜,过水拌一下;买的豆腐花,加入猪油酱油葱,小碗端回来,香得不得了。人世间,不过,“板凳亦在茶烟日色里”,“寻常人家亦有梅花的消息,寻常人家屋檐上亦有喜鹊叫喳喳“,萝卜白菜结牡丹,也好像是一种理所当然。每个人再有困境,也有一种底气和朝气。有人谈到民国,就是贵族气或书卷气,其实胡兰成写的民间,不也是贵气吗?
           人生事,漫长而短暂,起伏很正常,要看整体。有阅读习惯,让我经历了很多低谷,好像一盏灯。如果说受益良多的事,肯定是阅读。终生阅读,或者说无目的阅读。汇聚成海,交织,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容易被外界左右。夫复何求?

新年音乐会
            去听一个合唱团新年音乐会,曲目不少。那天,有一点心得,合唱中有几曲是新的创作歌曲,题材是回故乡怀念什么的,意境倒是有的,可唱颂出来,感觉有一种薄和浅,不如古曲耐人寻味,剌勒川、乐府诗唱出来,从词到曲,皆有一种天地人的大气,衣袂飘飘,人处在天地之间,万物皆在说话,小可以变成一种大。“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人在天地间,皆有一种豪气,所谓吟唱。对比之下,一些小情小绪多少显得小家子气,没有余味。只是听,味道就是不同的。现在,个人情绪无限放大了,这终究是一种缩小。大道至简,万物成悦。那天,印象深的还有一曲罗大佑的“追梦人”,是罗大佑当年为纪念三毛而作,曾用作金庸先生武侠剧“雪山飞狐”的片尾曲,也是极喜欢的。曲好、词好,纵横天地间,红尘滚滚,古往今来,没有阻隔。罗大佑是信手拈来的天才,天才是没有扭捏和小家子气的。王家卫也是有天分的导演,这是另一话了。
           合唱团的组成是年轻人,有教师,音乐人,出版人,业余集结而成。多么好,唱歌是快乐的事,开口就好。那些人人都会的事,好像也是丢失已久了。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反璞归真。人们不过在寻找各自的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十年繁花
后一篇:闲话闲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