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清晨,看到海棠果变红了,芙蓉花绽放,乌桕结果了,再过段时间,叶子就转红了,乌桕树型好看。今年桂花谢得太快,转瞬就没有了。荷叶已开始枯萎,鲜莲子也到尾声下市了,今年,吃了不少鲜莲子,炖汤与粥,买来现剥。秋天,烤一只香喷喷的面包,有阳光的意味。季节的更替,分明强烈。出生在冬天,大概是属于秋冬季的人,秋冬季总是让我愉悦舒展。萝卜是秋冬好物,难得一见水灵灵的萝卜,买到一只,切开水汪汪,外表其实很平淡,煮汤切丝入粥入饭,怎么样都是好的。萝卜苹果,都是普通之物,却又是佳品。一只萝卜教会我一种生活态度。
打个类比,酸奶,自己动手做,很简单,酸奶机的原理简单,就是加温发酵,如果温度适宜,也可自然发酵,酸奶机都可以不要了。鲜奶或牛奶加些乳酸菌就好,乳酸菌没有,就加几滴酸奶进去做引子,做出来的酸奶清清白白,浓稠,无添加异味无死甜,个人觉得很好。这个就是简洁,过于复杂的东西我也并不想尝试。看那些网上泛滥的美食秀图,并不想参照,浪费太多的时间没必要,简洁健康便好,简单的食物也可以很好吃的。我的原则是就地取材。比如冰箱里有包菜,胡萝卜,白萝卜,芹菜,山药,可以备好,一把小银鱼作底,炒好,下汤,做个蔬菜汤,简单美味营养,再用全麦面包做个开放式三明治,生菜拌好就行,过于复杂,就没必要了。不喜欢半成品的食物,买新鲜的食材简单加工就好。
生活时时需要一种创造力,而不是模仿。模仿是累人的事,那是别人的生活,不好参照的。
生活简洁些,思维尽量开阔些,是我一向的原则。尽量把它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到中年人的生活,五花八门,也不太受影响。自己不太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喜欢独自完成。聚在一起学个什么,在我是容易分神的事。不少中年人业余画画,写毛笔字,打坐,其实也不过是让自己能静下来,实在不必苛求形式。找到一个静下来的状态,就是自己的法门。有些人需要避世乡间,有些人大隐于市,有些人读书,有些人喝茶,不一一,都不过是寻求安宁。静下来是很舒服的事,对中年人来说,心身安宁自是要紧的事。最可怕的是,呆在家里也静下来。
我个人倒觉得,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在熟悉的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夹缝,做目前力所能及的事,少折腾,过一种简洁却开阔的生活。这种简洁,包括物与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拥有少而必需的东西,少接触不相干的人,不必要的关系都是耗神的。
读到好书时我心神安宁,好像别的事很难有这样深度的满足感。深度满足感,手机不能替代的。手机只能给你信息
,而信息适量是好事,过犹不及,让人心神分散,不是好事。
会买票去听音乐会看戏看舞蹈,上月,听过一场昆曲,玉簪记,白先勇先生是总策划,昆曲推广人,“青春版牡丹”亭是代表曲目。秋天的夜晚,是适合听昆曲的。有时,看演出是讲缘份的,演员状态有好坏,氛围也不一,这一场不错,演员唱腔饱满,舞美台景很棒,服装也讲究,昆曲的服装是重要的,行云流水般,丝绸的流动感,衣裳上手绣的竹与莲皆雅,舞台背景中菩萨低眉的画作,金刚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草书也是讲究的,外行人是看得出来的。手势,走步,扇子的变化,种种有意思。眼睛忙不过来,看字幕,看表情,看走步,嗯,看戏,人生大梦一场,偶尔是需要这种距离感的。当然,看戏也有前奏。候场时,在剧院外一家甜品店吃碗双皮奶,夜色下的甜品屋,开十来年了,疫情后还存活着,不容易的。那天,正好在另一家烘培店买到了一块好吃的米面包,曾经在日本大阪吃到过一块米面包,念念不忘。十年过去,在武汉也遇到了一块可心的米面包,就着双皮奶,心情被点亮了。不过是普通之物,好与不好,天壤之别的。我默默的把这些好存在心里,想起了香奈尔女士的一句话,大意是:“我的年龄取决于当天的状况以及我和谁待在一起。”这个谁,也可以泛指事的。
想起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并不特指八平米,但她那种生活态度,我是理解的。生活的重点,每个人都不一样,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选择的自由。既要又要,是贪心,也并不可取。舍弃一些,得到一些,人生才能达到平衡。想起一位远方的友人,她是我认识的人中平衡感最好的人,朴素而有活力,很是欣赏她,她在任何一件事中,都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重点,以此去取舍,这是一种能力,不是吗?
人内心的活力,其实是重要的,不喜欢那种模式化的死气沉沉。包括那些看似很健康很正念的模式或形式,怎么感觉有一种表演的虚荣?
想起上个月看过一个朝鲜画展,真是很奇怪啊,国度跟人一样,也有特别的气质吗?我不懂,同样是静物画,朝鲜画就有一种重重的沉闷和呆板,这个跟色调和风景都没关系,怎么说呢,就是没有活力,死板板。那天展出的大部分画作都是这样,看了不长时间,就出来了,很奇怪,没有一点涟漪。想了半天,没想明白。看到附近一家越南餐厅,想起去过的西贡,怀念起滴漏咖啡。为了一杯滴漏咖啡,走进这家餐厅歇歇脚。看到隔桌几个说越南语的女子叽叽呱呱在说话,皮肤黝黑,不漂亮,却也耐看,其中有个女子用草编手袋,手指灵活,当然,每个人面前有一炼乳加得厚厚的咖啡。很少在武汉见到越南人。我在等待咖啡慢慢滴下来的时间,望着小马路,出神。忆起十多年前的西贡之行,那个国度至今想来仍然是神奇的。炎热,人多,零乱,街头巷尾飘着热带植物、蔬果的辛辣气,气味都是属于越南的。记得当时迷恋滴漏咖啡,在西贡大市场买了几只咖啡杯和器具,折合人民币不过几十元钱,杯子好看好用,至今家里还有。清晰地记得在西贡二楼咖啡馆喝咖啡,吊扇缓慢转动,窗口是开放式的,跟户外的植物连为一体,没有隔断,至今喜欢那种窗景,内外过度自然而然,在室内又好像在室外,令人身心舒畅。越南的咖啡像水一样便宜,从街头摊上的几元钱到咖啡馆的十来二十元咖啡,一样好喝,一样浓郁,一样氛围足足,越南倒有一种活气。一个国度或一个人,穷也好,富也好,有生机和活气比较重要。那天,一杯滴漏咖啡弥补了我的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