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夏味道

(2022-05-10 09:43:25)
            清晨6点半,公园里的白睡莲刚醒,含苞待放。白色睡莲总以温柔示人,朝开暮合,也是初夏味道。水生物活跃起来了,春生夏长,湖面波纹闪动,此起彼伏,恰是点点生机。想起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睡。他书写的才是真正代表日本古典风格的小说。记得很清,上次重读“雪国”,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午后,文字中有丝丝沁凉,那应该是四五年前了。能潜入书海,终觉还是幸运的事。
             默默看完一个纪录片,有关云南建水,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建水小火车,何止是小火车,建水豆腐也声名在外,是纪录人的片子,我却记住了一座城,悄悄把它列入了未来行程目的地。片中说,当地人像古老的钟一样行走……记得建水市集,古董、蔬菜、粮食、狗,人们编篮子,做豆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感,以前的存在感是丰富的,各不相同。当地有很多古桥,老建筑以“雅”为高标准,一座桥就如同一座庙,美是第一位的,桥上可看落日,黎明,春风徐徐,阴晴雨雪自有韵味。记得那座古桥建于1728年,就像时间的礼物,除了实用,任何事物都有一种观赏的价值,审美无处不在。纪录片中提到一位当地艺术家,菜做得好,主人公说做菜就是“玩少许”,少许盐,少许酱油,少许辣椒,懂得拿捏不确定性,“少许”是一种艺术,不是固定的,模式化的。好的状态是“手忙心闲”,现在大多数人手闲着,都在玩手机,太同质化,生活的细节消失了,自然乏味空虚。
             某天晚上,听完越剧“碧玉簪”,又碰巧听了一场云上音乐会,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每个团演奏一首曲目,斯特文斯基的“火鸟”组曲,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巴赫的G大调,一一默默听完,疫情之下已久违了音乐厅,而音乐其实无所不在。一直是喜欢音乐厅和剧场的,有一种必要的庄严感,各就其位的秩序,置身其间,对他人和自身皆有一种敬。戏曲和交响乐的意外混搭,如同平淡夜晚的盛宴,也觉得自然而然。一中一西,本就是没法比较的事物,各有各的好吧。越剧“碧玉簪”,还有个后续,那天妈偶然聊起来,说“碧玉簪”好看,我说戏中那个婆婆唱得有意思,妈很高兴,说你还喜欢听戏,是的是的,太形象了……妈不懂交响乐,而我与她因戏曲有了交集,也很好。就像某天跟小孩聊天,他谈到一个常看的新闻APP,以前觉得好,现在感觉他们也带观点了,他说还是喜欢客观的报道,报道最好不带观点,倒是欣赏他这种不偏激的认知。毕竟,事物的本质离表像是很远的,每个人都是局限的,就像杨德昌的影片“一一”里诠释的:我们每个人是否只看到了一面?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现在,要练习的是,尽量不受任何人影响,相信自己的直觉,保护自己的直觉。个人感觉,让自己不变愚蠢和偏激的方式,还是多读点书吧。
             胃口好时,好像吃饭也能感觉到大米的香味。明明吃得简单,不过是一碟炒青菜腊肠,一碗蒸鸡蛋,一碟拌黄豆。黄豆是水煮,煮的水用来蒸鸡蛋,蛋里也有豆香,蛋型也像嫩豆腐,吹弹欲破。几次发现,饭是要煮好即吃的,过太久就没有饭气了。米饭香让人感觉到某种踏实感。
             立夏这日,买了一把芍药,半开,放在水里,没多久就绽放,喷涌的花朵,初夏味道。择一枝搁床头,起床也有隐约香气。
            走到哪里,最终还是觉得自己的家最舒坦,哪怕是住了几十年的旧房子。书,灯光,沙发,桌椅,因为习惯了一种环绕,自有一种气场,好像,在家里总是能心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