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一前后的那天,高铁飞驰,远远看到天河机场的停机坪,三架飞机排队等候起飞。天空湛蓝,朵朵云。天气晴好、准备起飞,脑海里浮现这几个字。为这样的场景而感动,多喜欢正常有序的场景啊,疫情有意无意打破了很多常态,正常有序变成一种不可多得。常常想,人是不能贪心的,正常已是要感恩。这样朗晴的天气,火车飞逝,阳光照在田野上,麦田转黄,一派秋声。
高铁上的两个小时,突然就决定不看书不看手机,什么也不做。
经过湖泊,经过山川,经过城市,看到湖边的楼房,阳台上可以看到湖泊山林、火车道,想啊,屋子里的人看到这样的风景,是不是有感恩。静中有动,是最佳的景观;单是静止的风景,时间长了会厌倦的。想起多年前,随同友人去探访一位朋友,她家住汉阳,阳台可以望见月湖,再远处是龟山,长江一桥车如流水,风景远观近看,有静有动,这么好的景致,一直留在我脑海里。那天飘雪,她家有地暖,屋内如同春天。记得当时带去了凤梨酥,喝点茶,聊点闲话,真好像人间天堂……常常记住一些并不重要的细节,思绪拉远又拉近。记得也是那一年,办好了台湾通行证和赴台证,临时因事取消了台湾行,好像也没什么遗憾,想的是以后有时间再去也方便的。没想到,几年后,台湾自由行取消,再后来,疫情来袭,好像原本很容易去的地方,变得遥不可及……世事变迁,谁也无法预料接下来发生什么……
火车过隧道,眼前明明暗暗,思绪转回,看到乡村小院,炊烟起。乡村也成了一个遥远的名词,鸡犬相闻已成念想。好像是这样的,如今真正想找一个乡村住一段时间,已经是不太可能和方便的事。我脑海里的乡村,大约跟何伟的“寻路中国”里的乡村,比较一致吧。他写到,当时在北京郊区三岔村租了一间屋,门前大土坝,可以看到长城,也可以从谷底爬到烽火台,往西是黄土高原。村屋水泥地板,屋顶有小洞,“茅房”是蹲坑,两块石板中间有小缝隙;夜间会被墙壁里的老鼠吵醒。乡民们晚上九十点就上床睡觉,有时打打盹也就过了一个下午。寒冷的日子,村子也仿佛进入冬眠。他说上午一边写作,一边听核桃林传来的沙沙风声;晚上,跟村里邻居一起吃饭聊天;炎热时,去水库游泳;冬季,做一些长途跋涉,翻几个关口,到村附近市镇,那些昏昏欲睡的小镇他都走了个遍。4月杏花开,9月收割,秋季摘核桃,收完这家又收那家,晚上集中在某一人家吃饭。青绿叶子飘飘落下,一个个核桃重重落在地上;冬季平稳安静,他跟村民们一起过春节,深夜在晒坝上放焰火……村里的时令他一一记在心里,一定不会错过。
那是2001年。那时,道路还是土路,他说那好像是寂静无声的最后一年。因为接下来,乡村开始振兴经济,修路改造,一切都在变化,越来越城市化。
……
火车飞驰,思绪再拉回来。看到路边的墓碑,墓地,乡土中国,生死是一件如此庄严的事。不知为何,想起了去世的公公,也是挺奇怪的一念之间。公公脾气不好,曾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单位领导,有倔强的一面。他重男轻女,家里的儿子都念了大学,女儿却早早工作。他在家说一不二,大事都是他作主。刚去他们家的时候,看到公公吃饭,碗空了,一伸手,大姑姐就很自然起身盛饭,好像是习惯。曾经有一次,大姑姐不在,我起身准备接碗,他却自己去了,可能是不好意思吧。公公去世后,曾对爸妈讲起这件事,说爷爷还是可爱的人。除了脾气差点,人挺直率的。他生前爱热闹,逢年过节,一大家人必缺一不可在一起,一桌坐不下,坐两桌,大人一桌,小孩们一桌。这个时候,他就很开心,喝酒吃饭讲话哈哈笑。我家人少安静,最初到他们家还挺不习惯的……公公去世后,这种热闹渐渐不复存在了。原来,一家人聚在一起是要有灵魂人物的,那个人不在了,就好像没了聚在一起的理由。没有孙子前,公公喜欢夸儿子(家人一再劝过他,别老夸自家人,说多了人家讨厌,可公公是不想这些多的)……有孙子后喜欢夸孙子,两个孙子,大伯哥家一个,我家一个,前后两年考上了不错的985,可惜的是,他都没能看到。大姑姐有时叹一口气说,最高兴的人没看到,不然,不知有多开心。他去世前几年得的癌症,本来保守控制得还不错,但紧接着婆婆中风,脾性大变,大家注意力转移,反倒有些忽略了他。奇怪的是,他生病后和婆婆的性格倒了个儿,以前温和爱笑的婆婆变得吵闹不讲理,他那样有脾气的人生命最后时期再不舒服都忍着一声不吭……他去世那年,孩子正逢中考。最后一次,我去医院看他,带去了饭菜和汤水,他吃不下,也说不了什么话,很虚弱,只问孩子马上中考了吧,他一直记得这个日子。孩子中考前一天夜里,他去世。没敢告诉孩子,一切保持常态。两天后,小孩走出考场,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他这个消息,说赶紧回家送爷爷最后一程吧……小孩在车上哭了好久。小孩中考发挥得挺好的,如愿考上重点高中,可惜爷爷没看到;三年后,高考也挺好的,爷爷依然没看到。那个高兴时话多,不高兴时爱发脾气,喜怒形于色、爱热闹的老人,走了已六年。大姑姐总念到他,虽然他重男轻女,说归说,骂归骂,大姑姐却说大事上他是有主见的,像个男人。想起爸妈有次对我说,公公还在他们面前夸过我:话不多,心里挺有数的。还能写文章,这一点与众不同在他脑海里算个优点……
思绪又从往事中拉回来,想起这个曾经熟悉又陌生的老人,他在我生命中存在过,是我的亲人。可我又了解他多少呢,总是一个旁观者吧。怀念的方式,也不过是偶尔记起提及。只是在回忆中,才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是独特的,缺点优点都很明显。时间长河里,自己曾忽略的人和事,会在某个时间点以某种方式再现,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世间,总是这么一种心境吧。
火车还在飞驶,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也不做,时间变得悠长,好像经历一个平行宇宙。途经一个小城,停几分钟,现在高铁已深入小城,交通便利了,生活也会发生改变。接受便利时,人们也会体会到一种目不瑕接、不知所措吧,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