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氛围

(2021-01-14 10:27:02)
          看一本有关电影史的书,一位已逝的世界电影评论家,提起一些自己观看电影的场景,他经历过很多人无条件经历的电影时刻:比如,寒冷的夜晚,在伦敦坐地铁到汉普斯特区看‘’苦雨恋春风‘’;在夏威夷电影节上,和研究日本电影的专家唐纳德一起看小津的“浮草”,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过了一遍;在弗吉尼亚美国电影节,和“愤怒的公牛”剪辑师一起分析该片;在漂流电影节上,和摄影师共同观看“卡萨布兰卡”;电影节年度巡游期间,在新伊丽莎白女王号邮轮上欣赏“公民凯恩”;在伊利诺伊大学主办的“不受好评的优秀电影”电影节观看了“太空漫游”70毫米胶片版;在2001嘎纳电影节观看“现代启示录”,影院条件堪称一;去洛杉机脾气乖戾却深受朋友喜爱的电影收藏家大卫布莱德利,在他家客厅看16豪米胶片的初版“长眠不醒”,故人已去;在威尼斯的圣马可露天广场看‘’城市之光”,影片结束后,卓别林亲自走上阳台挥手……

          可以想像的愉悦和冲击,电影的场景好像背景,不可或缺,与什么人一起看,在什么地方看,也是重要的。当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时,只能欣赏于电影本身,缺少一种综合氛围。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时候是很少的。记得的一个电影场景,十多年前,在江西婺源的乡村,带木阳台的客舍,阳台外流水潺潺,对岸是树林,夏末夜晚,我坐阳台上看影片“冬之心”,一部法国爱情片。女主角是拉小提琴的,气质很好,记得她穿的铅灰和旧红的毛衫,盘发,露出饱满的前额,真好看啊,提琴手工作坊暗哑的光线、灰尘……阳台望过去,雾蔼沉沉,流水声,中国乡村、法国电影,如此交错在一起,并无障碍,彼此加分。那是电影的综合氛围。

          现在,突然有些明白了普鲁斯特花很多笔墨写家里的光线、缎树茶及小甜饼的绵长滋味了,那是逝去的时光,像一种定格,他只是在讲时间,对时间的礼赞是可以令人热泪盈眶的。很惭愧,前几年,我只读完了“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册,“去斯万家那边”。也许在某个特别的人生时刻,我会好好读完它,那是普鲁斯特关于时间的诠释。对时间,始终心存敬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记
后一篇:繁花与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