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以工《龙翰凤藻    红豆相思》(转载之四)

(2011-03-07 08:53:11)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渊阁

乐善堂内的故事

福彭与乾隆究竟何时相识?是否自幼交密?是否真如高阳所述?在不太多的资料中,乾隆宝亲王时期的诗文集《乐善堂全集》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

乐善堂在乾隆婚后居所乾西二所内,原是书房的堂号,一般而言紫禁城内太子居东宫,康熙年胤礽为太子时所建的毓庆宫,即为太子居所。雍正年间乾隆原应居于该处,他婚后却搬到“西所”。毓庆宫太狭隘且无扩建余地是原因之一,据悉当时毓庆宫内还住了一位以东宫自居的理亲王弘晳,是废太子胤礽的嫡子。因雍正不立储,弘历虽声望比同太子,仍是移居到西边,但弘历即位后就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彰显自己的重要性,亲题乐善堂三字于是第一进崇敬殿中厅。

重华宫靠近神午门,已在紫禁城的后侧,位置显然没有毓庆宫重要。但这所乾隆婚后的居所,迄今仍维持着乾隆当年居住的规模,卧室中是孝贤皇后嫁妆的雕花衣柜,书房坐北朝南窗明几净,有着芝兰室的匾额。是否乾隆曾在此写诗,亦在此与福彭品茗畅谈。

雍正八年乾隆20岁时,把平日所作诗文辑录成《乐善堂集》,这本诗集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刻版完成,但在乾隆廿三年时乾隆认为“缘初刻所存卷帙颇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重刻了此诗集,这与《红楼梦》的增删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全集中一定删去了某些诗篇,对外以“不甚惬心”为借口,现存的《乐善堂全集》中有750首诗。

诗集中绝大部分的诗如伐枣歌、探雀儿、夜听落叶声、卖菊翁、冬夜食哈密瓜等多属生活点滴,其中却有不少诗作,是指名赠诗福彭,诗集前还有福彭雍正十年十月初一所写的序。

讨论乾隆为福彭所写的诗之前,雍正十一年八月,收录在《乐善堂全集》中[1]乾隆的《送定边大将军平郡王西征序》一文,透露了福彭与康、雍、乾三帝的奇特际遇。

乾隆文章的第一段是客套开头,满清得以强盛在于“英藩良弼”,而福彭正是这样的王室栋梁。确实中国历代各朝,没有一朝如清代的皇亲国戚是人才济济,乾隆写着“赞我王室,式辟四方,若川有舟实共济之,若木有本实枝干之。”然“维藩、维垣、维屏、维翰,伟哉!隆古以来,懿亲之宣力,未有若斯之盛也。”乾隆称赞的是礼亲王代善,因为福彭是他的后代。然而替皇太极及顺治父子打天下入关问鼎中原的,实是睿亲王多尔衮、与其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及其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

天潢贵胄皇帝近臣

下文进入正题:

“王幼而侍圣祖仁皇帝,宫中躬承恩眷。”这句文字显示,福彭自幼即已侍康熙在宫中生活。福彭的父亲讷尔苏,年幼时也在宫中生活。福彭能有此种恩宠,除了他是皇族外,文献记载康熙五十八年时,康熙曾将奉派西征皇十四子胤禵之子弘明及弘暟带到热河亲加训育,许多清史学者认为此一举动,是康熙看重胤禵,间接暗示他有承继大位的可能。弘明此时为14岁,福彭此时年仅11岁,比弘暟还小一岁,三人年纪相仿,因讷尔苏是胤禵西征之副将,极可能系同一时期入宫,康熙予以一并照顾。

紫禁城靠近东华门有一绿色琉璃瓦的大院落,不同于其它黄琉璃瓦宫室,据悉当年是供皇子们居住的,福彭与弘暟等小时,大概被安置在这里居住。

相较之下福彭是比乾隆还早见到康熙,乾隆要等到康熙六十一年夏天,才初次见到康熙,也被留在宫中一同生活了几个月。乾隆文中并未提及这段他最爱大书特书的祖孙情谊,显然他并未与福彭同时在康熙膝下承欢。

接着乾隆提到雍正:

“我皇父临御,凡事皆仰体圣祖之心,祇承勿替,况在宗藩,尤所惇叙,以养以教,罔不勤勋其身,诱迪厥德。而王以孙枝之近,眷顾尤隆。”由这段文字看来,福彭似在康熙去世后,继续被雍正留在宫中。弘历说雍正将福彭留在宫内继续“眷顾”,是因为雍正“仰体”康熙的心意。事实上雍正所作所为,大都是违背康熙心意的,而乾隆替他皇父“撇清”的说法,似仅有“越描越黑”的效果。

说到“孙枝之近”福彭虽同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但一点都不“近”,雍正的曾祖父皇太极与福彭的高曾祖父代善,虽是兄弟却非同母。与福彭一起被康熙眷顾的弘明与弘暟,才是雍正同母嫡亲胞弟胤禵的第二及第四个儿子,真正的亲侄儿。

但弘暟所得到的“眷顾”却是在雍正四年五月,与胤禵一起被囚禁在景山后的寿皇殿侧。而胤禵嫡子弘明大约婚后即分府居住,不再留住宫中。雍正在位期间,弘明并无任何功名。只有素不为胤禵所喜欢的长子弘春,因为配合度高被雍正封了镇国公。此一镇国公头衔较之福彭的铁帽子郡王,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弘明贝勒的爵位是到乾隆即位后才受封的。

四十四岁登基的壮年皇帝雍正,将一位14岁的美少年福彭留养在宫内,虽同是爱新觉罗的孙辈,也是极不妥。乾隆编诌的这些理由,看之岸然,实则不通。

亦有人误以为福彭是弘历自幼的伴读,从此文章看来,亦是误会。“雍正六年,皇父特命王同我兄弟读书内廷,以培其才。”看来,与后面所写“我与王敬业乐群者六年于兹”对照看来,乾隆应是在雍正六年才初次见到福彭。据史料显示,雍正的皇子们都是六岁开始读书,雍正六年时弘历17岁,已结婚生子[2]。此时福彭满20岁,两年前已承袭了平郡王爵位,贵为铁帽子王似是一起读书,如福彭序言所说“内廷得侍皇四子朝夕讲贯”。

乾隆继续写着“又二年,知王之可用也,爰命管理旗务及为宗正,理益以明正以练。又二年,知王之果可大用也,遂有定边大将军之命,而统西征之师。”说明两人相识后两年,福彭已成为镶蓝旗的满洲都统,且被委以重任。根据《乐善堂全集》中乾隆另一篇《送平郡王奉命往盛京修理福陵前河道序》一文[3]所引用雍正八年诏书内容:“朕万几事重,不能亲往经理,惟是平郡王福彭小心畏慎,克当斯任,其代朕以行。”福彭竟可以代表雍正前往盛京,整修努尔哈赤陵寝前的水道,康熙年间这类重要的工作都是由康熙的皇子们前去,虽然雍正较年长的皇三子弘时已于三年前死去[4],虽乾隆此时尚未封宝亲王,也已19岁了。若弘历是准皇太子因而不宜远赴关外,雍正的皇五子弘昼,只比乾隆小几个月,也是可堪重任的。这么重要任务竟是福彭担当,可见他在雍正心中的分量。乾隆没提到福彭还有两个非常特殊的短暂经历,雍正十一年二月他担任两个月的玉牒馆总裁,到四月则进入了军机处。

玉牒馆是存放所有皇室成员宗谱的地方,高阳认为福彭在玉牒馆总裁的位置上仅坐了短短两个月,就高升为军机大臣,必是立了大功。他认为福彭是帮弘历改玉牒,将生母部分篡改为“熹妃钮祜禄氏”。虽此一推测毫无根据,有些清史专家认为高阳的推测还不算太过离谱,因为乾隆生母是谁确实是清宫大谜之一。

军机处为雍正所首创,因办公地点近邻皇帝正寝,朝夕处理皇帝亲自交办事项,并提供皇帝策略,自此军机处成为清朝权力的核心。福彭原来就是天潢贵胄、此时更贵为皇帝近臣,可说年纪轻轻就已权倾一时了。福彭四月入军机,八月就发表定边大将军,率师讨噶尔丹策零,这个当年才设的职位是清代最高的军职。福彭这年25岁,年羹尧45岁与岳钟琪40岁时才担任类似的大位。


[1] 福彭序写于此文前一年,当是为乾隆集稿所写,此文是刻本时方收录。

[2] 雍正五年岁次丁未七月十八,乾隆娶孝贤皇后。他第一个皇子永璜初生于雍正六年五月,非孝贤皇后所生。

[3]《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七,世界书局《钦定四库全书》p350-339。

[4] 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认为雍正曾勒令弘时为胤禩子,于雍正五年将弘时处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