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近,“倒爷”宁静否?
姜春康

在北京上大学的王同学,返乡一出烟台火车站,就大为感慨:“这火车,太难坐了!”诚如斯言。铁道部一咳嗽,春运市场都会来几个筋斗。近日,铁道部有官员就称,到2015年,“一票难求”将成为历史。但,这或许会让公众继续“绝望”,因为铁道部差不多年年都会“满嘴跑火车”。之前,老大就称,火车票价拟进行市场化改革,没想到消息一出,这家伙,全国上下人动云涌。
好在有人还算讲究,止住喷嚏,宣布春运不涨价。如河北省刚刚明确规定——春运票价不上浮!旅客可举报乱涨!最高罚500万!
啊!今年春运不涨价,不涨价啊不涨价!一波三折的畅快,虽然仅是不涨,却令人欣喜。尤其对那些莘莘学子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兄弟来讲,不涨价,自然是好消息,这定心丸太雪中送炭了。
我蓦地想起我的大学时代,在冰城哈尔滨苦读几载,战线几千里,每年只能赶在春节回一次家,买归乡票成了头等大事。买票之时,恰成“老黄牛”敛财良机。他们纷纷打出旗号,只要多给手续费,多难搞的票都可以搞到!而奇怪的是,在金钱的刺激下,这个真理果然颠扑不破,票竟能“神奇”达到“信誉保证,想要必有”!
乖乖,人潮汹涌,票源汩汩而不绝。“老黄牛”们,一度成为我们回家的福音,我也一度讲他们等同了保险票箱,我们买票乐此不疲,他们倒票乐此不疲。
毕业后,在老家工作,省却买火车票烦恼。而近日帮朋友买票,我煞有介事网上一搜就发现,一些“倒爷”,一张票手续费竟要三百元!如此雷人消息,让人眼前仿佛全飘着人民币。
作为特殊的准公共产品,铁老大一直垄断着铁运市场。尤其在春运等高峰期,票源相对于乘客,供给量大大不足,于是“奇货可居”出现了,于是“倒爷”行动了。
不得不承认,尽管国家对“黄牛”严惩不贷,但依然有些星星点点的勇敢者,戴着镣铐跳舞。为啥?首先,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相对有钱人,或看重时间成本的乘客,为省去买票困扰,托人或雇人不成,买买高价票,也图个省快。其次,老大内部组织有人在“寻租”,将一些票通过各种途径运转出去,赚取辛苦费,也似乎“合理”。而对“倒爷”来讲,他们取得车票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通过自己多次排队获得少量车票,有的则通过各种寻租活动来取得。
一表一里,一应一合,一种“默契”的潜规则,“票源外漏”与“倒票市场”便形成了。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必然上涨。而在现行“不涨价”框架下,倒票,直接导致正常乘客权益被转移、被荼毒了,而票呢,并不能完全流向最需要的消费群体,社会总福利遭蚕食,不能实现最大化。
每每,看到春运期间,学生、民工都蜂涌挤火车,以及他们在火车过道上困乏而睡的新闻照片,我的心就酸溜溜一片:因为,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因为,有一些经济真相,他们还在接受、促成或未视,而本身却改变不了什么。
【春康有话说】专栏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
========================
大事小事烟台事,有事儿咱就说。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