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时评】高学历底薪低,就是“脑体倒挂”?

(2010-07-05 12:03:58)
标签:

教育

高学历底薪低,就是“脑体倒挂”?

姜春康


    又到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记者在一专场招聘会上发现,不少职位的学历门槛不低底薪却不高,像一般公司的职员,不包吃住,每月1000块钱。即使这样,仍然诸多大学生前来应聘。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企业招聘体力动力者,月薪都较高,但农民工却挑挑拣拣。这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地方月薪1000元的文员职位,上百名大学生争抢;月薪1500元的送水工、搬运工,农民工未必愿意来干。(7月5日《人民日报》)


  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新的“脑体倒挂”现象出现了。“脑体倒挂”——相同工作时间内,脑力劳动的价格低于或等于体力劳动的价格的现象,是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特有现象。当时,即使中国外享有盛誉的数学家杨乐,买西瓜也要拣小的买;著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的大作家路遥,为了省钱,中午饭只吃两个馒头一根大葱。


    和当年民间最流行说法“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比,当前的高学历底薪低,就是“脑体倒挂”?我认为,该说法不成立。首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脑体倒挂”,导致脑力劳动者价值低于体力劳动,让技术、知识相对贬值,是特定背景下孵出的蛋。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味追求劳动者形式上的平等,极力想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具有的不同价值体现为平等,结果导致实质价值人为的不平等。更加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冲突,以及长期以来僵化的工资制度,让“脑体倒挂”愈演愈烈。很显然,当前市场经济和当年计划经济完全不一样,所以,根本不能用当年“脑体倒挂”的套子来套当前高学历底薪低现象。


    其次,仅因一些大学生找了低报酬甚至零报酬工作,就大喊“脑体倒挂”来了,很片面。当前,高学历者竞争压力以往更大,系由就业市场的供求双方之间的供需关系决定。实际上,许多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只是暂时找不到合适、理想工作而已。暂时的失衡,就要求大学生等高学历者放低要求,可先就业再择业。这种现象,符合市场需要法则,并非人为制造的“事故”,因此,也不能等同“脑体倒挂”。


    再者,从高学历者进入企业的发展来看,懂得技术和学历高的人,上升空间和上升速度往往都会优于没接受过技术训练和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许,前者的发展初期会和后者差不多,但随时间推移和经验积累,技术和学历优势一旦在实践中展示出来,就会变成加薪和提升砝码,并最终得到合适待遇并达到自己愿景。如,一个喂猪工给人打工喂猪,月薪1000元,可能5年后,他依然在喂猪,月薪依然1000元,而对一个大学生来说,5年的经验会成为人生宝贵财富,理论和实践一结合,他很可能就自立门户,成了猪老板自己养猪雇人喂猪了。由此看,“脑体倒挂”之说法不攻自破。


    眼下,又到就业高峰,大学生们一定要摆正心态,有信心去就业。高学历底薪低,并非“脑体倒挂”,“脑体倒挂”更不该成为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托词。高学历底薪低只是暂时的,只要肯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更何况,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努力提高高学历、高技能劳动力的价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