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晨铁嘴】谁给了教育局长公为私有的权力?

(2010-07-05 11:58:57)
标签:

教育

分类: 今晨铁嘴

谁给了教育局长公为私有的权力?

姜春康


   近日,四川遂宁发布信息显示,当地两所中学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学校,并核准了高昂的学费收取,引起当地民众普遍的质疑。经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教育局长任董事长的公司收购了学校,并在学校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完成了“改制”。(7月3日《中国青年报》)


    亲任公司董事长,开教育捆绑收费先河,四川遂宁教育局长的胆子够大,通过适当变通就将公有学校私有化,自己变成垂帘听政坐收渔利的商人,这招明目张胆又霸道。这个教育局长的小九九算得够精细——两个学校的新校区都由政府投资修建,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国家事业编制,由市财政支付工资福利,而捆绑收费的分蛋糕费却悄悄流入自己腰包,这不是典型的假民办是什么?


    从经济学视角看,公有学校教育资源虽然并非准公共产品但更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将公有学校通过暗渡陈仓变成私立,说白了就是以假民办来达到乱收费目的。经济利益驱动,是首当其冲驱动力。在丰厚“回馈”面前,教育局长等教育“长官”也坐不住了,藐视法规狂捞一杯羹,在他们的心里一场悄然进行着“收益成本分析”——这事目前并没人知,若不被曝光揭发,成本极低,收益颇丰;一旦被抓,无非取缔。在他们看来,被抓的概率很低,天平的一端似乎更倾向于“不被抓”。


    实际上,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长官们行径被记者揪出就是明证。这也意味着,四川遂宁两座学校公为私有“伟大创举”,彻底昭告于天下。可想而知,面对他们的,将是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拷问。但,我们不禁想问:事情未被揭发前,这两座学校是如何顺利被批准私有的?教育局长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完成“华丽转身”呢?


   这些质问和隐忧,折射出监督部门的管理缺位,监管不严成了该“公为私有标本”的帮凶。要知道,当执行力被人为弱化,当教育资源被加剧“蚕食”,当学生成为“汲取利益”的温床,损伤的将是不仅是家长的期盼,学生的善良,更是整个教育的权威和尊严。因此,加大“顶风作案”当事人的违规成本,加大监管力度,用刚性的制约来硬化教育法规的落实,是不可少的“链条”。 

 
    同时,完善的举报机制,对制约学校行为,也至关重要。应当公开有效的举报电话,曝光违规者名单,会加大他们他们违规的“隐性成本”,才会降低学生个人的个人风险和家长的经济付出,同时,对社会也可弱化因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和远期危机。


    可以说,这两座学校的学生很不幸,因为他们学校被改制后,学校就“参照民办学校运行”了,最明显的就是收费与民办学校“接轨”了,学费大涨;同时,他们又很幸运,群众的不断质疑和媒体的及时揭露真相,让假民办的外衣褪去,终于露出原形。


   《诗经·国风》中有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希望相关部门及时动起手来,对霸道蚕食教育资源的相关“硕鼠”,该法办法办,以还教育一个公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