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医疗,不是“乌托邦”
姜春康
朋友的父亲病倒了,花了三万多,还没有见好转。他后悔地对我说:“我们海阳农村也实行了医疗保险,虽然并不能报销多少,可多少是多啊?即使是10元钱的农村投保,老爹都要坚持省。”
对啊,能报销一分就减轻一分负担。本来,医疗保险的目的就是这样。如果能免费医疗,那更是再好不过。
最近几天,一个火爆的消息让人眼前一亮。陕西神木县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这项被媒体称为“开国内先河”的医疗保障制度自3月1日至今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体神木人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实惠。
去年免费教育,今年轮到免费医疗。神木县此举是不是“乌托邦”?有没有“哗众取宠”之嫌?该模式将何去何从?说实话,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一,该县足足论证一年才推行免费医疗模式。二,神木县很有钱,综合实力居陕西省第1位,居全国第92位,就去年而言,人均生产总值6.87万元,财政总收入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
一个百强县,做出如此举动,立刻引起热讨。我查了一下资料,去年揭晓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我市占5席,排名最高的为龙口市,列第13位,其他依次是莱州市(29位),招远市(44位),蓬莱市(63位),莱阳市(91位)。
经济发达了,谈谈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又如何?况且,这两点都是政府提供的人人受益、任重道远的公共产品,惠及子孙后代,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空中楼阁”。神木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与其说这是一个政府的社会服务性行为,不如说免费医疗更是一个考验经济实力的“战斗”。
事实也证明了,公众道德风险不能脱离经济而存在。有钱了,究竟应该怎么花?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为什么就不可以让一部人先免费医疗起来?世界上公认的医疗公益保障标准为医疗总费用占GDP的7~8%,神木县财政的数据是,他们为免费医疗要一年补贴1.5亿元资金,这大约占其地方财政收入的8.9%,占GDP0.5%左右。数据说话,道理明显。
不过,在热捧神木模式的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其“遗憾”所在。比如,虽然该县的7所定点医院病床全部爆满的现象,是“正常”的,但“现在要想急着住院,就得找熟人说情”,“还有人为了看病,专门在医院附近租房排队住院”,却并非乐观。一些规定说明了,神木模式只是一种“有范围、有限制”的部分免费医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免费治疗——只对参保者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住院报销也设定有起付线,起付线以上由县财政买单,而一些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此外,在《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患者只能自己付钱。
富裕了,是好事。免费医疗,更是善莫大焉。可是,“看病不要钱”需要强大的财政支出支撑,需要完善的体系保障,并非一个独立的、短期的“游戏”。从为民服务来看,神木模式做出了表率。一个百强县站了起来,许多百强县一定还会站起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