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时评】冷静看高考退热,如何?

(2009-06-01 14:00:27)
标签:

高考

教育

分类: 声音时评

冷静看高考退热,如何?
姜春康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今年山东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为70万余人,比2008年减少了约8万人,减少幅度超过10%。而据烟台市招生办统计,今年我市共有4484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比去年减少4127人。


    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但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数据,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如我省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


    不少省份高考人数减少,于是有人大喊高考退热,是被迫的选择,是金融危机下的现实折现,也有人发出“高考退热未尝不是好事”的感慨。我认为,不能孤立地、想当然的非要将高考和经济危机强硬挂钩,也不能单一地认为高考退热就是好事情,要冷静看高考退热现象。


     高考独木桥,的确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在教育公平日渐被重视的今天,能够共享大学资源仍然为许多人梦寐以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现实表现就是,高学历自然可以让身份“高一点”,其目的仍是找到好工作。说奉献社会也好,说自己活得更好也罢,总之,高考是改变人生的很好途径。


     如今,高考报考人数减少,与前几年扩招火爆升温形成鲜明对比。随着“扩招一代”在严峻就业面前碰到的冷壁,传统的“包分配”、“天之骄子”的光环被褪去,一些人便开始怀疑大学学历的含金量,这从千名大学争当猪肉佬,海归硕士去殡仪馆竞争等现实实例中可见一斑。这,与经济危机的后期“遗毒”有关,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随着应试教育的被讨伐,素质教育的被推崇,重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培养人才,增加个人含金量的终极目的。许多社会机构的培训,都起着有益的补充。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良好教育与找到好工作有关,但高等教育并非好工作的全部的意义。


    大学生当清洁工,打工仔年薪百万的故事说明,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高考退热事件让人得到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