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不“方便”,想憋坏谁
姜春康
“到这里来购物的人找不到厕所,就在四处随地大小便。超市里面没公共厕所,只有供员工使用的卫生间,但不对顾客开放。”湖南省望城县郭亮北路城北商贸城惠佳超市一名营业员说。
(3月18日《潇湘晨报》)
“现在的超市倒是挺多的,各类食品和生活用品也很齐全,可为什么就不能给顾客提供个解决‘内急’的地方呢?”烟台市民苏先生致电称。记者走访了烟台市多家超市,结果发现,没设卫生间的超市占七成以上。(3月18日《今晨6点》)
到超市“方便”,却很不方便。“方便”事小,失态事大。超市的出现,一度让我们感受到方便服务带来的轻松和自由,而没地“方便”的尴尬却让这样的服务蒙上了灰色。
服务至上,顾客就是上帝,一直为行业所推崇。配套的设施,不应当是一种“这个可以有”的选择性服务,更是展示一个行业风范的人性关怀。将卫生间“封杀”或当做储藏室的超市,为何就不会换位思考一下呢?在以方便和服务性取胜的超市内,内急的顾客的第一需求并不是购买商品呀,不能“方便”的尴尬景致,肯定会导致顾客也来一个“这个超市可以去”的选择性购物了。
不少超市称,他们要么为了最大的经营面积,放弃了卫生间规划;有的则称储存东西的地方太少,卫生间正好可以利用等等。乍一看,这貌似理由。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超市服务的体现,是个立体的概念,既应有硬件的配套设置,也应有软件的微笑服务,善待顾客。
超市的卫生间,不但应当设置,更应该给予提示标志。不比不知道,一比看门道。在我市的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沃尔玛超市等等连锁的店内,这种温馨服务到处可见。
毫无疑问,追求利润达到盈利,是超市的最终目的。虽然,我国现有法规并未明文规定,超市必须设置卫生间,许多超市也在实际营运中将卫生间取消。可,细节决定成败,对顾客细微之处的体谅和关怀,也关系到超市对顾客的远期价值的现实把握。
超市对利润的追逐,对顾客的关注,并非有“1+1=2”的可视公式,而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周期反映,事实证明,只有人性化的服务,才回换回顾客人性化的回报。几平米的小超市,不“方便”似乎就必深究了,可一些大超市不“急人所急”,短时间来看降低了成本,可隐性的流失的顾客呢?
超市不“方便”,想憋坏谁?丢个西瓜,捡个芝麻的事,即使为了商机无限,也应该精心算计下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