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姜春康
姜春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05
  • 关注人气:6,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格家长的鉴定,并非一纸可陈

(2008-07-10 16:53:07)
分类: 声音时评

家长素质是考出来的?

姜春康 


     安丘市柘山镇对全镇中小学家长进行了一次特殊考试,2000多人参加。据了解,考试共设8个考点,内容包括对子女的保育、教育和生活常识,由该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人员、村党支部书记、社会成功人士负责督考,各学校校长担任主考,试题由镇教育管理办公室提供。

 

        素质教育一直喊了好多年,且不说执行如何,其刮起的旋风时常将人一激。一切以素质看齐,一切以素质为准星,一切为素质开绿灯,似乎成了人们默认的“潜规则”。在国产黑色幽默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道哥一直将“素质”二字挂在嘴边,时常引发观众会心一笑。经典语“什么素质啊!”、“素质,请注意你的素质”更是被广为传颂。可见,“素质”这两个字的份量非常重。

 

       与素质教育并行的结果是,学生的书包并未变薄,书包的重量并未减轻,布置的家庭作业并未减少。在不少城市的很多学校,都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招摇过市,行的确是应试教育的道路,这种“嘴上开花,脚下挪步”的结构现状,让“素质”这两个字产生了某些异味。上级检查时,则放宽标准,让学生“恶补”素质教育,平时却埋头苦催,这种“一颗红心,两种做法”的做法,纯属应景之作,套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一句话:何必呢?何苦呢?装在套子里,时而钻出,时而缩回,时而耀武扬威,时而“夹着尾巴做人”,这样除了考出个好分数,对学生的真正素质又有何意义?

 

        如今,素质教育不仅仅在学生的世界里扬帆起航,也在家长的圈子里阳光灿烂起来。诚然,让子女接受最好、最全面、最先进的教育,为每个家长所渴望,同时,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培养。柘山镇全镇中小学家长的这场考试,初衷甚好,如果说,想通过该考试,让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尤其给一些忽视教育的家长敲响警钟,这也无可厚非,可是,家长的素质是考出来的吗?白纸黑字的考试尚可考试,平时用行动表现出来的家长素质如何测试?

 

        80%达到合格线的家长,将被镇教育管理办公室统一颁发“合格证书”。对不合格的家长,各学校会在暑假中组织培训,暑假结束后进行补考,再不合格的将被亮黄牌。原来是这样啊,若家长为逃避“黄牌”和培训,故意说得“天花乱坠”,而实际教育中却“我行我素”,如何鉴别这些“说”与“行”并不统一,掺了“水分”的家长呢?按照柘山镇教育部门的意思,是不是有了“合格证书”的家长就一定成为“素质家长”呢?如果不一定,那如此考试的权威性在哪里?

 

       将家长列入素质教育考核的对象,形式新颖,这种尝试很不错,可是不是“看上去很美”呢?现实的行动,远比发几张红黄牌更有效。若家长也被带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受伤的将不仅仅是学生本人。

 

       张炘炀,10岁时成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小的大学生,经过连续跳级,以5年的时间学完了12年学制的中小学课程,今年6月,读大三12岁的他又顺利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毕业,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本科毕业生。神童的出现,其父亲的辅导起了关键因素,功不可没。但据我说知,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并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合格家长”考试,但在教育子女的成绩上,谁能否认他是个相当合格的、优秀的家长呢?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合格家长的鉴定,也并非一纸可陈。这样的考试,少推广为好,这样的“合格牌”,还是少发为宜。奉劝家长们,多把精力放在如何合理培养孩子上,而不是应付这样的考试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