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万元能买到一套新商品房吗?
当我问你:“两三万元能买到一套新商品房吗?”的时候,我想,你准能伸出手来,摸摸我的额头。
别摸,我没发烧。
这种商品房是“房车”。对于2006年的中国人来说,“房车”似乎己不再陌生。可国人并未弄懂“房车”的真谛。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房车”?
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在贺岁片《不见不散》中,女主人公所住的那座汽车住房?
这种房子的标准尺寸为5×15米,即75平米。这个面积己很接近甚至己超过2006年5月房改新政所规定的90平米的建筑面积了。对于标准的中国人的三口之家来说,这是个虽不算大,可也不算小,可以住得蛮可以的面积。
这样的房车可以作得很现代,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电脑房,书房,可以作成钢木塑结构,铺上红地毯,放上皮沙发,大电视,装上空调,可以布置得跟五星级的宾馆似的,上下水管、电线、电话线、光缆、煤气管一接就成。
购买如此精美的一座汽车住房,在美国得花多少钱?说来简直难以置信,售价不过1.5万美元。(千万不要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那会误导消费者)。对于美国人的收人水平和物价水平来说,他们的1.5万美元和我们的1.5万元人民币,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相差无几。
花这么便宜的一点钱,给年轻夫妇造个爱窠,租块儿空地,朝那风景如画的郊外一停放,跟作梦似的。好新潮,好前卫哎。
便以为我是在写科幻小说,尽管我是个科幻作家。
就是在美国,这种住房一出世,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成就了惊人的市场业绩。
到2003年,登记在册的美国的汽车住房的住户,便己超过了1,000万户,如果按平均最小单位的每户3口人计算,即为3,000万人,也就是说,在美国,有3,000多万人居住在房车里,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5%。如果这些房子放置在一起,比北京加上海再加上广州的住户还多。
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计算此种房车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应当大大高于美国。如果仍以10%计,那么,中国至少会有超过1亿部房车的市场需求。
别说1亿户,就是1,000万户,那就是建造中国最大的三座城市。这是多么诱人的市场前景哪,这是让人动过速、血压升高的市场前景哪。2005年,尽管中国的汽车产销均创出了天量,也不过550多万部哪。
1亿户,你可以想像,这样不可思议的市场前景,宽阔得如同太平洋一般的市场前景,那不是“中国房地产业新霸主的产房”,那是什么?
这样的市场需求,即使中国所有的汽车厂家加上中国所有的房地产商一起干,都开足了马力生产房车,也足够干上几十年的。这是比经济实用房还经济实用的房哪。
现在美国的汽车住房己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美国的汽车住房商们己经到处在为汽车住房建设风景优美、居住环境规范社区,将汽车住房停放的草枰修剪得地毯一般,有绿荫覆盖、有喷泉水池,有凉亭游廊、健身设施,网球场,还有很好的物业管理的房车社区。
中国的房地产商们何不如法炮制?
我想,要不了多久,中国就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成千上万个房车社区来,也许,在未来的三五年间,中国的房车社区会比商品房社区、经济实用的房的总和还多。建这样的社区,不但房地产商能作,连汽车商也能作,甚至会作得更轻松。
咳,这么好的玩意儿,多让人神往哪。
让人奇怪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商们为什么不去开发这样的房子,反应如此迟钝,这可是能使房地产商一夜暴发,让房地产商们在行业内的地位,重新洗牌的大商机哪。
问题仅仅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商机是会稍纵即逝的。因为生产这样的商品,技术含量并不高,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很大,准入的门槛也不高。
这玩意儿一年生产个一百万辆,怕招不住卖,细想想,这玩意儿确实不错,好处实在太多太多。
哪家汽车制造商或是房地产商按我的建议作了,一不小心成了中国首富,别忘了请我喝杯茶,算你有良心。我的金点子多着呢,这不过个是个小冷盘,小葱小蒜小萝卜条儿。快炒热炸铁板烧,十烹十煲十大烤,都还没上呢。
一笑。
-----------------------------------------------------------
声明:此文为原创稿,转载须征得作者同意。
----------------------------------------------
请注意阅读:本文后续《答网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