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010-10-18 11:52:32)
标签:

蕅益大师

六信

教育

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弥陀经要解讲记节录·净空法师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也是古人所没说的,与三经的宗旨完全吻合,难得他为我们末法的众生发明出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是什麽,这说得太清楚了,「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就能去得成,就能往生。

    西方世界前面介绍过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的高下,那就在念佛功夫的深浅了。我们特别要注意「持名之深浅」这一句,由此可知,不在乎持名的多少。有人一天念个两、三千声佛号,有人念两、三万声佛号,甚至有念十万声佛号的,那是持名之多寡。它不是多寡,它是深浅。如果一天只念十声名号,他的功夫深,确实能超过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功夫浅,真能超越。浅深从哪个地方看?功夫浅的人,念得虽然多,不得力,里面有妄想夹杂,这是古德所谓的「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念佛念得勤,念得很多的,古德看到摇头,喊破喉咙也枉然,可见得是要在深。由此可知,这个深,实在来说是信得深、愿深,信深、愿深,你这个佛号句句都深。一天十万声佛号为什麽不得力?信得浅,愿也浅,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是花花世界,贪瞋痴慢还没了。所以虽然念得多,功夫反而浅,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除了这两句非常重要之外,大师在此地明白开导我们,「信愿持名」叫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一定要具足。蕅益大师跟我们解释这部经,就是用信愿行这三个字。序分里面是信愿行,正宗分里面还是信愿行,流通分里头亦复如是。这是他老人家跟其他祖师大德解释《阿弥陀经》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他的一个特色。信愿就是慧,持名就是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因为许多人对於念佛人产生了很大的误会,认为念佛人都没有智慧,疏忽了般若。念佛念得再好,顶多得一点定而已,因为经上有一心不乱,没有讲到智慧。殊不知蕅益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你们深信切愿这就是智慧,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也是智慧第一,他信、他愿。所以信愿从哪里生的?从智慧里面生的,你有信、有愿,换句话说,你就具足了圆满的智慧,不是大智慧的人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佛特地叫着舍利弗,前面还挂上一个文殊师利菩萨。

    「持名为行行」,行行是福,所以念佛人信愿念佛是福慧双修。我们世间人想修福修慧,福慧要怎麽修法?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福慧,没有人知道。第一等的福慧从什麽地方显示?深浅。你信愿持名深,福慧就圆满;念佛当中有怀疑、有夹杂,我们所修的福慧就少了。这是真实的福慧。所以大家不要怕自己没有福,念佛就有福了。所有一切法门里面,这个法门最容易,不但最容易,而且最稳当。不仅说你来生有大福慧,现在这一生,你就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福慧。慧是什麽?是样样明了通达,样样不迷,觉而不迷,这是智慧。样样都清楚,处事待人接物既然不迷、清楚,当然你不会做错事,你会做得恰到好处。这是你的智慧,念佛人有慧。有福,福是心地清净,知见正确,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种人有福。也许现在人一说福报马上讲到很现实的,那我生活怎麽办?你要真正念佛,佛菩萨供养你,这个不是假的。前面虽然说了,我还漏了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应当住世一百年的,他八十岁就圆寂了,还有二十年的福报,供养娑婆世界至少是我们地球上这些学佛的四众弟子。我们享受他这二十年的福报,享不尽。奈何许多的人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

    我有一年在基隆大觉寺夏安居的时候,结夏安居,灵源老和尚请我去讲《楞严经》。那个讲堂正好在天王殿的隔壁,天王殿供的护法神,天王殿的后面就是韦驮菩萨,护法的。那个时候讲经都在晚上,我住在台北,每天晚上到基隆去讲经,讲完经还会来。我就告诉寺院里,因为听众是以出家人为主,那个时候大觉寺非常难得,有四十多位出家的男众,所以男众道场在台湾北部它算是第一个。灵老也非常难得,领众共修。我就劝大家,寺庙里少做佛事,多念佛。寺庙的财源、生活靠佛事,我劝他们不要做佛事。没有收入怎麽办?护法神他要管这个事情。如果真正这些人在那里修行,说是这个地方没有道粮会饿死了,我说韦驮菩萨要撤职查办,他干什麽的?你们今天不相信他,自己要去做佛事找生活,韦驮菩萨看看算了,你不要我护持,乾脆我逍遥自在,他去游玩去了,根本就不在那里,这是事实。所以不必担心道粮,不必担心生活,一心办道,福在其中,你一定都不会冻着,不会饿着。

    你看自古至今,中国、外国,你什麽时候听到哪有一个真正修行人饿死了的?没听说过。唐朝道宣和尚,这是我们律宗的开山祖师,他一天吃一餐,这是修戒律的,过中不食,他这一餐饭天人供养,这是历史上记载的。他也不需要托钵,也不要信徒送来,天人供养。这是真实的,自自然然佛菩萨、护法神找那些护法送来,不用你去操心,这才是正确的。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信没有,他那个信佛是半信半疑,不能深信,所以愿也就不切,念佛也就有口无心。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此地。不是经不灵,不是佛号不灵,经跟佛号是真灵,你不相信就没有法子。所以相信的人心清净,对於生活一点不忧虑,一点牵挂都没有,根本就不问。明天,明天还没到,着急什麽?这才是个真正学佛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真正的福慧。世间人为生活操心的,福薄,没有福,日子过得好苦。有福的人不操心,一点心都不操,佛菩萨安排,这个多自在。最大的福报,最殊胜、最难得的,是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往生净土,圆成佛道。这个福报实在讲是诸佛菩萨所羡慕的,我们这一生当中都得到。世间人晓得求福求慧,不晓得到哪里去求,不知道怎样去修,真正可惜。底下还有两句,「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这两句的意思不难懂。信愿是个动力,我们才认真去念。所以,深信切愿,一个人自然就精进不懈了,勇猛精进这个力量就是信愿。

 

                             蕅益大师“六信”
                          《净宗法语大观》大安法师辑录

    蕅益六信——信自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相自,意思是:相信我现前一念真心,本来就不是身内的肉团心,也不是第六意识攀缘尘境分别影事之心。这一念真心在时间上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没有边际涯畔;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中微尘数的国土,原是我一念心中所变现的物境。我虽然昏沉迷惑,生起种种颠倒,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专持佛号,决定能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对此不再存有疑虑。这就叫信自。

    蕅益六信——信他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⑴广长舌⑵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⑴六方诸佛:指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⑵广长舌:在因地修行中不妄语所感得的果相。

   【译文】

   所谓信他,意思是:相信释迦如来决不会说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六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的赞叹,句句真实。我们信奉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再存有疑惑。这就叫信他。

    蕅益六信——信因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因,意思是:深信散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尚且能成为佛道的种子,何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哪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呢?这就叫作信因。

    蕅益六信——信果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果,意思是:深信西方净土都是诸上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都是从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随形,音响必定应声一样,功夫一定不会白费。这就叫作信果。

    蕅益六信——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事,意思是:深信而今现前一念心性不可穷尽,依心所显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在离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土之外,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清净庄严,不同于庄子虚构的寓言。这就叫作信事。

    蕅益六信——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理,意思是:深信距离本土十万亿佛刹之遥的西方净土,其实并未超出我现今的一念心性之外,因为我现前的一念心性广大周遍,其大无外;又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与正报、阿弥陀佛教主与菩萨声闻圣众,都是我现前一念心性中所显现的影像。全体的事相即是真如理体,万法的虚妄相就是真性,全部的修德就是本具的性德,他人与外境即是自己。我的心性遍布一切法界,佛的心性也遍布一切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也同样遍布一切法界。譬如一室内有千盏灯,每盏灯发的光互相渗透遍满.重重交相含摄,彼此不相妨碍。这叫做信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已是西方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