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梦仙境”云梦山

(2011-12-14 08:08:07)
标签:

鬼谷子

龙溪

云梦山

宋体

云梦仙境

分类: 游记

云梦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北60多公里,名气不算大,却早有北方九寨沟的美誉。该风景区属北方山岳类型,主峰海拔1300多米,在河北、山西两省的分界处,当地有民谣:“一脚踏两省,鸡叫三县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云梦山像一位美丽纯朴的少女,静静地沉睡在太行山的怀抱中,沧桑的岁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她雕琢得仪态万千,娇美动人。春秋时代,鬼谷子云游至此,感叹这里的奇景,在崖壁石洞内收徒,讲经传道,佳话流传至今。如今,云梦山揭开神密的面纱,向世人露出妖媚的微笑,迎来八方来客。

走进景区,人们举目可见“云梦仙境”四个大字,顿时把人带到一种超尘脱俗,与世无争的世界。讲经洞是云梦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这个洞大约有400多平方米,洞庭宽敞,可同时容纳300多人。洞中居中端坐,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的就是鬼谷子,他正在给弟子讲经传道。“鬼谷子”不是真名,是道号。因为他在云梦山背后的鬼子谷隐居修练才自居鬼谷子,人称“鬼谷先生”。传说他是春秋末年时的人,姓王名栩,单号是一个禅字。他与宋国人墨翟,就是墨子在这座山上一同采药修道。他是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尊称“王禅老祖”。站在游客的方位,面对塑像,从右到左,四个人分别是:苏秦(红衣)、张仪(蓝衣)、孙膑(红衣)、庞涓(黑衣)。这四个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有名,苏秦、张仪是文科中两个出色的弟子,后成为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孙膑、庞涓则是武科中两个出色的弟子,马陵道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此,有人把讲经洞比作中华五千年最早的一座“军事院校”。如今,神仙道、红碾盘、神仙脚印等遗迹尚存。

走进景区,左边这条清纯见底的河流就是贯穿整个景区的白龙溪。从山脚起步,越过鬼谷子沟,沿着石板砌成的山路台阶而上,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曲径通幽,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绿树鲜花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更让人喜悦的是沿着山路攀爬,不论走到那里,脚下总有溪水相伴,耳边总有溪水叮咚,那样清冽、晶莹。白龙溪从山顶喷涌而出,溪水在峡谷里奔跑,在乱石间穿行,在石板上匍匐,在石梯上跳跃,变幻出仪态万千的身姿,让人惊喜赞叹。

溪水跌入沟地,便停顿下来在石床上稍作休息,形成一个个的潭。云梦山以水见长,像似一个潭的海洋。这些潭的形成,主要源自天外天的水帘洞。水帘洞虽然高在云天外,但却水源充足,洞泉常流不息。泉盛时,汹涌澎湃,如蛟龙出海;泉弱时,喷银吐玉,微波漪澜。水帘洞自山之巅峰,汇集东西两大龙泉,即白龙溪和栖鹰瀑。白龙溪一路漫翠坡,坠丹崖,绕松柏,挤幽涧。栖鹰潭一路滚蛟瀑、龙吟瀑、晒鳞瀑、……。构成多彩多姿的九瀑十八潭,营造出一处处令人称奇的美景。

山中陡坡绝壁随处可见,大小瀑布应接不暇,各具情态。有的瀑布落差仅有几米,水流舒缓,低声细语,像少女诉说衷肠;有的瀑布成群结队,上下相叠,似银龙翻滚;还有的瀑布贴身岩壁,从高坡飞池而下,击水生花,势若野马奔腾。最令人惊叹的瀑布要数栖鹰瀑,它是景区最大的瀑布。从上到下,落差达百来米,它像一只巨大的山鹰,刚刚从远方归来,两旁山壁就是它还没有收拢的翅膀,中间那块多棱的石头就是鹰头。它想必是被这飞瀑所吸引,想饱饮山泉吧。清泉从鹰两侧翅肩上缓缓落下,举目仰望,云天缥缈,万千水珠,飘飘洒洒,还没有落到底,就被斜坡接住,形成百条银蛇,顺坡漫爬。飞溅的水花像珍珠、像烟雾、像雪粒,真是壮观和神奇。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那首名诗:“飞流直下三千尺,肄是银河落九天。”

云梦山层峦叠嶂,山体造型奇特。沿山路攀登,你渐渐会觉得自己仿佛走入一个巨大的茶壶中,四周山峰围成一圈,弓腰向你压来,这就是被称为“壶天仙境”的独特景观。继续攀爬,爬过险峻的“天梯”,就会进入一个壶型山中,头顶圆形天空,恰似巨大壶口,颇有人在壶底之感。这里地貌奇特,自下而上分为4层,分别为“碧溪幽谷下壶天,峭崖飞瀑中壶天,水帘仙洞上壶天,天上人间”天外天“。在这里会切身体验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深刻意境。

深秋随着气温的下降,满山的黄栌、柿树等植被由绿变黄、再变红,于是形成了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所以,金秋季节以红叶为主题的旅游更会有情趣。登山、赏瀑、观红叶,别有一番身临仙境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游览云梦山更难忘的收获吧。“云梦仙境”云梦山


“云梦仙境”云梦山

“云梦仙境”云梦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