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观天池

标签:
西王母维吾尔族博格达雪峰小天池宋体 |
分类: 游记 |
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即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为塔里木、准葛尔盆地的分界。苍茫雄伟的天山像一本书梗把新疆划分为南疆和北疆,成为新疆的象征和骄傲。而坐落在天山山脉东部博格达雪峰北侧的天池,则像是天山的眼睛,笑迎八方来客。
天池古称瑶池,距乌鲁木齐市仅百公里之遥,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有着极为美丽奇特的冰川、雪山、森林、草地、高山湖。难怪唐代李商隐用十分浪漫的情调咏出:“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个有仙境般美丽的地方,又曾与西王母相约,周穆王为何不再来了呢?原来他策马走过一个叫黄竹的地方,见道旁饥民衣衫褴褛,在风雪中哀号,不忍前来求仙。然而,今天我们来时已见不到当年塞外苦寒凄凉的情景。九月的新疆是旅游的最好季节。我们乘汽车从乌鲁木齐市向天池驶去,沿途看到从天池泻下来的清泉在路边流过,在蓝天白云下面,羊儿在悠闲地吃草,天山的景色在这里得到诗意般的升华,就觉得进入了人间仙境。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雪峰和峰岭间的苍松翠柏,我们来到天山之颠的博格达雪峰下的天池。绚丽的天池,它是全国、世界认识新疆的窗口。它地处海拔1980米,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有“天山明珠”盛誉。沿湖有龙潭碧月、定海神针、悬壶飞瀑等景观,吸引着中外游人前去游览。这里夏季可在湖上泛舟避暑,冬季这里又成了开展冰雪活动的场所。凡到新疆的人,几乎没有不去天池的。有人甚至说,不到天山天池就不算真正到了新疆。
天池湖水清澈,绿如碧玉,像一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皑皑雪峰和苍翠的群山环抱之中。放眼天池,恍惚真的来到了瑶池仙境,顿时感到心怡神爽。天朗气清时,逶迤的天池,碧蓝得令人如饮桂浆;湖的四周,繁花似锦,绿草如苗;山峰耸立,连绵起伏,山上布满一层层挺拔的云杉,翠绿欲滴。博格达峰从茫茫的雪海中涌出,银装素裹,与天池遥相辉映,蔚为奇观。我们深情地凝望着随着山势屈伸而变幻的湖面,那怪石嶙峋的湖岸,因为有水显得生机勃勃的塔松翠柏,以及南面碧空而下5000多米高的博格达雪峰,一起倒映在清碧如镜的池水中。此刻,但见水底玉动花摇,如临幻境,雪山、塔松、碧水、云影,创意出一幅视角冲击力极强的仙境般的画面。当攀上另一座山峰,登高远眺,则又是一番景色:苍翠的峻岭,环抱着宽阔的草地;微风习习,荡起层曾碧波。葱笼茂密的天山塔松缀满沟沟壑壑;洁白似絮的云雾缭绕山腰。
天池曾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这个古老美丽的传说使昔日的瑶池充满着神秘的向往。天池是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湖水水源是由山上冰雪融化和泉水补给,源自博格达峰的三工河并流入湖中。湖水经三工河下游河道下泻,为新疆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凡水流经处,皆草木茂盛,人畜两旺。我们在湖畔尽情欣赏这里的湖光山色。此刻,没有汽车的鸣叫,也没有城市的喧闹声,只有寂静的山林和雪峰在碧波中荡漾。池水碧蓝,清澈秀美,透露天山儿女的善良与微笑,它是天山的眼睛,也是维吾尔族姑娘迷人多情的歌声,如百灵鸟一样婉转动听,舞姿那么优美轻盈。而这歌舞声会变成小河流水,会变成戈壁滩的绿毯,会变成羊群和香喷喷的奶茶……。
夕阳西下,秋风吹拂,我们在维吾尔族导游的带领下,沿着天池旁的小路向左走去,不远处有东西两个小天池,这两个小天池形同姐妹,人叫姐妹湖。东小天池古时称黑龙潭,水色幽泽碧绿,倒映着秋天的古树彩木,宛如维吾尔族姑娘头顶上俏丽的小花帽,颇为引人注目。在去西小天池的途中,有一处观瀑亭,此处空寂无人,寒气袭身,回望亭边有一高达数米的飞瀑。瀑水出自天池,犹如一卷帘,在蓝白云和绿树的衬托下,分外诱人。这就是东小天池上的“玉潭银帘”。再往下走,便可望见碧玉般的西小天池了。
西小天池较小,呈圆形,直径只有二三十米,池水清碧深邃,绿波耀人眼目。在古代的传说里,它只是西王母的一只洗脚盆而已,盆似潭,池水如冰似玉,就像仙女的冰肌玉骨,因此后来就有人称为“玉女潭”。维吾尔族导游逗趣说:姐妹湖,差不多,看上了老大就别要老二了。在阵阵朗朗的笑声中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天池,乘坐汽车沿着山路缓缓下山。这时不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周穆王如果当年见到天池这般绚丽多彩,他肯定会重来天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