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质书库―碑林

(2011-08-30 18:32:39)
标签:

颜真卿

宋体

十三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

书法艺术

分类: 游记

在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名城,我有幸光顾了久负盛名的西安碑林。过去只是耳听其闻,如今却是亲眼所见。走近碑林,会让人生出一种极其庄重而且神秘的感觉。乍看过去,黑压压一片,千余块石碑悄无声息地立在那里。当你近前细心体味,却好似个个都有生命的气息,每一块石碑都有一段历史,每一块石碑都有一个故事。漫步在雕石碑林中,观赏碑雕石刻的真草隶篆,默语历代诸学百家的诗文词赋,真是一种高雅文化艺术的享受。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碑刻的历史大略有两千多年。碑刻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石刻文字统称之为碑。清叶昌炽在《石语》中说:“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碑刻石雕遍布全国各地,凡名胜古迹之地,碑刻几乎成了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西安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73个皇帝曾在这里执政,是文物古迹荟萃之地。西安碑林保存着从汉至清代的碑石2300余件,现有7个陈列室,6个游廊和1个碑亭,碑石融政治、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于一体,是我国历史上收藏古代石碑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石刻艺术宝库,是保存我国古代重要文献的大型石质书库,被称为“世界最重的书”。西安碑林与曲阜的孔庙碑林、西昌的地震碑林和高雄的南门碑林合称中国四大碑林,其中以西安碑林为最。

西安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学街文庙旧址,创建于北宋元右二年(1090年)。为了适应封建阶级的统治需要,保护、收集刻有儒家经典的《十三经》和《石台孝经》等石碑,当时的漕运使吕大忠命主持京兆府学的黎持将石经移至现址保存起来。以后由于历代收藏,规模逐渐扩大,碑石丛立如林,清初始称碑林。

1950年,建成陕西省博物馆,1992年改为西安碑林博物馆。在儒学殿堂内,保存有古典的《开成石经》,是今日碑林的基地。在东西两庑,左右各一小亭,右面小亭题着“景龙观钟”,左面小亭题“大厦石马”。大成殿基坛和碑林的东西两侧,有两栋历代艺术馆(西边为原始时代至六朝,东边为隋至清)。两侧深处有石刻艺术陈列室,许多石兽、造像、墓铭依时代次序陈列。中央有世界闻名的“昭陵六骏”等,是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的重要资料。中央正面的碑亭内安放《石台孝经》。它是由四块石板组成的长方体石碑,碑的正面是唐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题写的序,背面是唐玄宗用隶书书写的孝经全文。孝经是孔子与弟子曾参关于孝剃的对话,是儒家宣扬孝道思想的经典,因碑下有石台而得名。

第一展室的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故称之为《开成石经》。其中包括《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代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12部经书,到清代又增刻《孟子》、大学》、《中庸》,从此完成了我国儒家十三经的完整石刻,统称“十三经”。唐代的印刷术尚不发达,为了避免人们在学习时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经文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的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石经共计114块,两面刻,每碑约2700字,各碑合计652052字,由陈介、段绛、艾居晦等四人楷书而成,是现存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巨大石刻,是最珍贵、最有考古价值的碑石。

第二展室中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唐代碑刻、碑冠、龟趺等气势豪华、型体整齐。内有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皇甫诞碑》、李阳冰《三坟记》等。其中《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碑中刻有古叙利亚文。唐太宗时,景教随波斯商人传入中国,并在长安建有寺院,开始叫波斯寺,后改名大秦寺。碑石在明代发掘出土,引起世界历史、考古和宗教界的广泛重视。由于石碑记述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为研究中西交通往来提供了极其罕见的史料,更为古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这块碑石本身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已经成为罕见的珍宝。

在第三展室内有王敞《曹全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颜勤礼碑》、怀素《千字文》等。其中《唐公房碑》是碑林保存石碑中最高的一块。《曹全碑》是东汉王敞等人为阳令曹阳记功颂德。由于此碑出土较晚,与其它碑相比文字清晰,锋棱如新,保持了原来书写文字的风范,十分珍贵,且风格逸宕而享盛名。全碑用笔方圆兼备,以圆笔为主,大多为中锋用笔,笔划每次都是缓出,藏头护尾,波磔分明,四周舒展,凡转折处皆提按,写得丰润饱满,柔中有刚,风致翩翩,美妙多姿,笔画短而密,波笔挑笔长舒。线条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为汉隶秀丽书法的典型。

西安碑林不仅是我国碑雕石刻的文化宝库,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荟萃胜地。许多历代著名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名文力作和珍笔绝迹。特别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楮遂良、李阳冰、颜真卿等人的手笔刻,已被人们视为无价之宝。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米芾、苏轼、赵梦俯、董其昌、林则徐等名人杰作,更是妙笔生辉。

这些名人的碑刻,笔画完好、神完气足,或古茂深朴,或苍劲雄健,或秀丽飘逸、风格独特,成为人们欣赏书法艺术的范本。许多石碑的碑冠、碑座都雕刻着精致的螭龙和龟趺,碑的两侧还线刻着花纹。所以,碑林保存着许多可供考证我国历史文献和研究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通过这些碑石,能够看到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沿革发展过程,从中领略到我国书法艺术的光辉灿烂成就,为我国今后的书画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和丰富的借鉴模式。石质书库―碑林


石质书库―碑林

石质书库―碑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