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刹西禅寺

标签:
福州西禅寺宋体榕树观音阁 |
分类: 游记 |
西禅寺座落在福州市西郊祭洒岭山脉怡山之麓,始建于隋代,唐咸通八年(867年),高僧大安来此住持,寺名“清禅寺”,后改“延庆禅寺”、“长庆禅寺”。由于在城的西门之外,故称西禅寺。它与开元寺、涌泉寺、华林寺、雪峰寺为福州的五大禅林。西禅寺占地170多亩,有建筑36座,以规模宏大、文物丰富著称,是福州地区最大的寺庙,为“六朝古刹”,素有“飞风落洋”、“第一福地”之称。
西禅寺的山门高大雄伟,门额上“西禅古寺”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三个圆拱形的大门并列,门柱上的对联古香古色,让人感到幽雅古朴。
走进山门就会看到一尊观音立像耸立在放生池中的莲花石之上,底座有“南无观世音菩萨”字样,池中一群鱼、龟在水面游动着,观音头戴宝冠,身披斗蓬,胸饰璎珞项钊,旁供杨枝净瓶,一副妙相庄严、慈祥。观音像旁边是白色的石拱桥、石护栏和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廊,后面远处耸立着67米高、十三层的报恩塔,华彩照人。这些景物在成片绿树和各式花坛的衬托下,构成了南方古寺的独特风景。
“五百罗汉堂”是座有五层楼高的楼阁,气势宏伟,豪华壮丽。四周是白色的石栏,红、黄颜色装饰的高大楼阁显得十分气派。堂前四个圆形石柱上雕刻着巨龙,四个石台阶的梁上挂着四个大红灯笼,石台阶之间有整块石料雕刻的龙,线条流畅,刻工精细,同北京故宫那块整石雕龙相似。堂内众多罗汉塑像,姿态各异,各持法器,神彩非凡。堂内还藏有大量佛经、文物等。
“观音阁”是座白色的建筑,四周建有石栏,在红墙和绿荫中格外突出。阁前两侧各有一座七级铁塔,铁塔中间有方形香炉一个。阁内供奉着千手观音像,是用29吨黄铜铸成,为国内仅有。观音菩萨为了实现前来众生的宏愿,便应机示现出种种化身,常现的有六观音(即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千手观音:即大悲观音,也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手千眼大悲经》载,观世音菩萨曾发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愿落后,即时生出千手千眼。她用千眼照见众生的烦恼,用千手拔除其苦难。观音阁的左侧建有唐大安禅师塔铭和七星井、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
“玉佛楼”供奉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一是坐佛,为释加牟尼坐像,身高2.3米。佛像结跏趺坐,头部及身上的金带上镶嵌珠宝,造型匀称逼真。二是卧佛,为释加牟尼卧像,身长4米,重10吨,是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这两尊玉雕佛像色泽艳丽、透明无瑕、造型别致、工艺精湛,令人叫绝。
“华严三圣阁”创建于1992年,阁中供奉铜铸的华严三圣像,配以汉白玉砌成的底座,精美庄严。居中者为毗卢遮那佛像,连同佛光屏高18米,重20吨,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像,各重15吨。毗卢遮那佛头戴毗卢帽,亦称五佛冠,帽幅上化佛为大日如来,身披天衣,趺坐于莲台上,莲台的每一莲瓣上有一小化佛像,作为本佛身现影。
在遍布的荔枝、榕树的绿荫中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堂、念经堂、钟楼、鼓楼等建筑。在茂盛的林中,以“宋荔”最为著名。这棵生长了一千多年的荔枝树,树形独特,庞大的树下根部仅依靠三面树皮支撑着大树,成为寺中奇景。
寺内许多榕树是百年古树。据导游介绍,榕树叶片大而薄,树上胡须飘逸,须根长长落地后可扎入土地生根,长出许多气根柱以支撑着大树。远处望去,就象一位长须老翁领着一群雅童在遮阳伞下享受着绿色的精神家园。寺中茂密的榕树林成为一道迷人的榕树文化景观。
在纪念福州建城2200年时,曾拍摄过一部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片中讲道,福州拥有榕树16万棵,在全国首创。宋代福州知府张伯玉为抗洪涝灾害,倡导百姓种植榕树保持水土的故事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传说。后来福州有了榕树的别称,被称为榕城。
寂静的寺院,不时敲打着钟声,回荡远方,穿过街巷,飘飘拂拂,弥漫在怡山古寺的上空,古朴而悠扬,这里真是个偌大的世界上难得寻觅的古韵犹存的圣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