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上花园”鼓浪屿

(2006-05-28 08:28:28)
标签:

鼓浪屿

八卦楼

宋体

日光岩

历史

分类: 游记

鼓浪屿隶属厦门市,与厦门岛隔着鹭江海峡相望,原名“园沙洲”开拓于元末,明朝改称“鼓浪屿”。在鼓浪屿的西南隅海边,有两块相叠的岩石,长年累月受海水侵蚀,中间形成一个竖洞,每逢涨潮时,波涛撞击着岩石,发出如鼓的浪声,人们称它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在明万历、清乾隆年间重修的莲花庵旁的巨石上,有明代题刻“鼓浪洞天”四个大字,为厦门八景之一。

鼓浪屿面积为1.9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3000多人。岛长1600米,宽约1000米,呈椭圆形,海岸曲折逶迤,岩石起伏有致,建筑错落点缀,花草树木葱郁,有“海上花园”之称,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海岛旅游胜地。1988年,被辟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7年7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海上花园”

鼓浪屿的房屋、街道依山而筑,忽高忽低,曲折盘旋。这里虽有街区闹市,却无车马喧嚣。岛上岗峦起伏,街道狭窄、弯曲、坡度多。最高峰是马龙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岸对峙,故有一龙一马把守厦门港的传说。岛上东有升旗山,西有笔架山,面临东海突出部有覆鼎岩,此外还有鸡母山、燕尾山、骆驼山等。岛上主要观光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厦门博物馆、郑成功记念馆等,吸引着中外游人。

“不游鼓浪屿就不算到厦门”,而“不游日光岩就不算到鼓浪屿”。日光岩俗称“晃岩”。相传1647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部,海拔92.68米,为鼓浪屿最高峰。这是一块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独立。岩顶筑有圆台,站立峰巅,登高远眺,可饱览山海奇观和远眺大、小金门岛。目前,厦门旅游部门开展了“游厦门海域、览金门风光”的一日游活动。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从厦门乘游船,在1小时50分钟的时间里,沿途经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白石古炮台,游览金门岛上的自然风光。在厦门黄厝前沿竖立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八个大字。在大担岛前沿竖立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八个大字。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海峡两岸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两岸的人民加强了友好往来,台湾回归祖国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站在日光岩的最高处,西望,海沧投资区近在眼前,国际货柜码头、海沧大桥历历可数;往东,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金门、大担、二担尽收眼底;俯看,在密林花丛中,莲花庵、菽庄花园、古避暑洞、水操台、郑成功纪念馆、龙头案门等建筑隐约可见。岛上有4000多种植物,80多个科属,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占有绿地面积5.1平方米,创建出一个空气清新,树木繁茂,鲜花盛开的海岛花园。2003年11月以来,厦门还致力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先后摘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诸多桂冠。鼓浪屿以其独特绮丽的风光赢得“东海明珠”、“海上花园”之美誉。

“万国建筑博物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践踏到厦门鼓浪屿。1902年,鼓浪屿被定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西班牙、葡萄牙、菏兰、奥地利、挪威、瑞典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医院、学校和教堂;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岛建住宅和别墅,有的投资房地产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占领了鼓浪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结束了100多年的殖民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长期殖民统治,鼓浪屿的建筑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现存的许多建筑千姿百态,有仿《红楼梦》大观园怡红院修建的菽庄花园,有闽南风格的飞檐翘角,有被称“小白宫”的八卦楼,有威严高耸的天主教堂,有红瓦大坡顶的欧式洋楼,也有各种中西合璧的别墅,其建筑特点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及欧洲在建筑、传统和文化价值上的交融。这种交融的产生得益于岛上居住的外国人和归国华侨的多元性,并因此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麓。因其红色圆顶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十二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八角平台上,故称“八卦楼”。该楼高26.6米,总建筑面积为4623平方米,另有10米高的圆顶,是海轮出入港的标志。该楼原主人是林鹤寿,当时他在厦门开“建祥钱庄”,自认为财力充盈,想在鼓浪屿建一座在天台上能看到整个鼓浪屿和厦门市区的大别墅。于是林鹤寿向英国和记洋行买下这块坡地。请美国人郁约翰在别墅的设计中,将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圆顶、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雅典广场赫夫依斯神庙的石梁、罗马教堂的十字通道以及古希腊的柱式和中国建筑的传统装饰,通通移用于八卦楼的设计上。因资金问题,八卦楼的建筑时建时续。后因林鹤寿破产,八卦楼成为废宅,不得不把此楼抵押给日本台湾银行。1924年,日本人在这里开办旭赢书院。1938年厦门沦陷后这里成了难民收容所。抗日胜利后,该楼被国民党政府以“敌伪财产”名义没收。以后,这里曾进驻过学校、科研机关。1983年,市政府决定将八卦楼拨给博物馆,1988年5月正式对外展出。八卦楼不仅是西方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西方列强侵略鼓浪屿的例证。

“钢琴之岛”

鼓浪屿素有“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誉。岛上居民喜好音乐,拥有大量乐器。该岛的第一架钢琴为菽庄园的主人林尔嘉所有,时间是1913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岛上人家就拥有500多台钢琴,钢琴密度居全国之冠。我国许多闻名中外的钢琴家就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如钢琴家周淑安、李嘉禄、殷承宗、洪昶、许斐星、许斐平等。鼓浪屿的轮渡码头,外形就像一台打开盖的钢琴,使游人们一踏上码头,就感受到这里独有的情韵。这里有效果一流的音乐厅,有全国惟一的钢琴博物馆,还有世界级的夏门爱乐乐团,团长是著名指挥家郑小瑛。

鼓浪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蓝天、大海、岩石、沙滩、植物、洋房……。谱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不绝于耳,弥漫于心;身处鼓浪屿,竟有来到欧洲某个古老小镇的感觉,舒坦飘逸,恍然如梦。岛上有100多户音乐世家和钢琴世家。在复兴路有一个居然拥有三架钢琴的钢琴世家。夫妻是钢琴教师,平时带着三、四个寄宿的小学生在他们家里生活、练琴,他家门外挂着“学习型家庭”的牌匾。“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故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淘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这里的许多文艺作品都像《鼓浪屿之波》一样,成为全国人民传唱和喜爱的歌曲。

    在菽庄花园的“听涛轩”,钢琴博物馆向游人展出世界古钢琴30台,最名贵的是1810年出品的钢琴。这些钢琴都是鼓浪屿华侨收藏家胡友义的稀世珍藏品。通过缆车与日光岩连成一体的新景区“景园”,以琴思广场、旋律广场、流音小筑、怡韵楼、百鸟园、英雄颂园等演绎出优雅活泼的琴岛风韵,令游人流连忘返。音乐是鼓浪屿的情感存在的方式,美丽的鼓浪屿那悠扬的琴声,融和着中西文化,已经使几代音乐人走向世界。而世界各地人们来到鼓浪屿,在领略小岛的天风海涛的同时,也总是为小岛独特的音乐而动情。“海上花园”鼓浪屿

“海上花园”鼓浪屿

“海上花园”鼓浪屿

“海上花园”鼓浪屿

“海上花园”鼓浪屿

“海上花园”鼓浪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