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卢沟晓月抗日战争历史 |
分类: 游记 |
走出宛平城,一座雄伟的汉白玉联拱石桥屹立在眼前,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卢沟桥。
远在战国时期,卢沟桥一带已是燕蓟交通要冲。《新唐书》里就早有记载。不过当时是木桥或浮桥,常随河道变迁而移动,引渡极为不便。
金朝定都后,为便于交通,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兴建石桥。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卢沟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
早在6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写道:“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长三百步,宽逾八步,十骑可并行于上。”实际上,桥长266.5米,桥面宽7.5米,桥身下有11个孔涵洞,桥墩呈船形,远处望去,气势磅礴,极为壮观。
卢沟桥两端共有五块碑石:一是清康熙年间重修卢沟桥碑,二是清乾隆年间重修卢沟桥碑,三是清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四是清康熙题永定河诗碑,五是1992年北京市为纪念建桥800周年而立的“古渡千秋”纪念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桥北侧的“卢沟晓月”碑。此碑连底座共有5米多高,雕刻精美,四周刻着二龙戏珠图案,碑背刻有赞美卢沟桥诗。过去传说这是座神桥,每年农历三十晚上,凭桥东望,若是大命之人,就能看清一镰弯月,照得桥身通亮。一次乾隆皇帝动了赏月的兴致,特选大年三十,御驾亲临此地赏月。果然眼前仿佛出现朦胧的月光,于是喜不自胜,立刻挥笔手书“卢沟晓月”四个字。以后,这里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吸引着中外游人前来观赏。
卢沟桥可称得上是一座精湛的石雕艺术展厅。桥身两侧石雕护栏柱共281根,其间有栏板279块。东西桥口各屹立一对华表,八角形石柱上横贯云版,古朴而豪放。特别是西华表上的云版,卷着云头高高翘起,蔚为壮观。每根华表柱顶的莲花座上,各有一只雄狮,居高临下俯瞰东西方向,像是守桥卫士。柱头雕刻着498只石狮,桥西边有一双垂耳石象,这些石狮、石象造型古朴。从建桥至今,经历代修补更换,实为金、元、明、清、民国、现代六代同桥,集六代石雕艺术风格之大成,堪称稀有的石刻艺术品。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是一句流传很久的歇后语,其原因就在于281个大石狮身上还有不同数量的小狮子,它们有的爬在大狮子的怀里翻跟斗,有的只露出半个头、一张嘴,有的戏弄大狮子的铃铛或绒头,可以说这些狮子是神态活泼,姿势各异,栩栩如生。
怎么样才能数清桥上的狮子?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用编号的办法,得出总数为485只。1983年统计的数字为492只,加上华表顶上的4只石狮、伏地2只石狮,共计498只石狮。
卢沟桥东的宛平县城,始建于明崇桢十一年(1638年),曾名拱北城,是明清两代守卫京都的军事要镇,卢沟桥则是东进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了“七七事变”,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上斑斑可见的弹痕遗迹,讲述着当年守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正是八年抗战的历史见证。卢沟桥象一部壮丽的史诗,记录着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展示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画卷。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后,又进军华北,包围北平。1937年7月1日,日军为寻找借口,经常到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不断制造事端。日寇的侵略野心,激起北平及全国人民的愤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形势的发展使日军十分恐慌,终于迫不及待地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10时,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他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遭到我方严正拒绝。次日凌晨5时,日军突然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首先对我方使用武力。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击,卢沟桥的炮声终于打响。
驻守的29军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219团(团长吉星文)的第3营(营长金振中)率全营1400多名官兵自1937年5月奉命驻防卢沟桥。针对日军的不断挑衅,发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他们勇猛还击,击溃日军的多次进攻,直到上级命令撤防。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立刻向全国发出《中共中央为日本进攻卢沟桥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庄严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驱逐日寇出中国”。
“卢沟桥事变”是日寇侵略中国野心的大暴露,是他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而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则吹响了全国抗战的号角。民族正义感和自尊心促使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为保卫家园同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历史向全世界证明,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决不会在侵略者面前屈服,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人民最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987年,在纪念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之际,在宛平城楼上建了“中国古桥陈列馆”、“七七事变纪念馆”。在城里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抗日战争烈士陵园。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各族人民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用3500多万人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所有为此而牺牲的先烈应该永远铭记和怀念。正如在抗战英雄厅西侧墙壁上,毛泽东同志为先烈们的题词所述:“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