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农民工起薪趋近 无需忧虑

标签:
激励效应《新京报》中国大地市场前景一锤子买卖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大学生与农民工起薪趋近 无需忧虑
杨光志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首次面临这种状况,还说不好这种状况会维持多长时间。虽然他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但仍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11月22日《新京报》)
大学生与农民起薪趋近,有其现实合理性。一头是大学生在变弱,一头是农民工在变强,起薪不趋近才怪。
大学生变弱体现在:中国的大学日趋急功近利,导致其出产的“产品”积弱日久,大学高收费让学子及其家长学习成本高企,学子承担立等可取的现实收益还债压力,使学子求学过程注重“实用”,也使大学在办学方向上出现歧途,更向往学技、成匠人,而不注重学道、成大师,大学扩招让大学生准入门槛降低,其毕业生的质量也相对下降,就业形势严峻让大学生知识“变现”难,降低了大学生谋职的薪酬博弈底气……
而农民工在变强体现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现在有增值的趋势,民工荒让农民工有了加薪的市场前景,加上农民工从业的不挑不捡,舍得卖命,让大量不重研发只需在现成生产线上冲量生产便可赚钱的中小企业,并不青睐大学生。
但大学生无需为此沮丧,从一种群体性特点看来,农民工的薪酬取得,其工种集中在仄逼的体力劳动领域,是建立在大量的一锤子买卖、不管农民工未来的不合理的劳资关系之上,是受整个国际经济局势影响的脆弱的群体。而大学生,尤其是腹中真有书,身怀“道”与“技”的大学生,其命运的可塑性要大得多。
纯粹以市场前景来分析便知,其一,随着中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目前建立在廉价资源与劳动力基础上的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必须注重创新的转型,创新必重研发,创新必重知识,学问大规模“变现”的时代即将来临。其二,随着与世界接轨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的保护力度将越来越大,现在你的由知识而产生的“点子”,可能是脆弱的,出来便被跟风,被模仿,想象中的市场蛋糕将被疯抢,而一旦知识产权保护力道加大,则点子真成了金点子,知识的拥有将具备真正改变命运的潜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增值成知识精英并构成中产阶层的时代不会太远。
此消息给大学生的启示,不应该构成负激励效应,但大学生也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摆正心态,伏下身子,做足功课,练就本领并让力促理论层面的学问更接地气,以利在实践中找到“买家”。而作为国家作为,其实,我更想呼吁的,不是怎样让大学目光向“变现”聚焦,国家其实不能再鼓励大学急功近利了,应该对不能即时“变现”的学科有经济政策的倾斜,使中国大地还能放得下一张淡泊求学问的书桌。否则,大学都办成了职校,这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民族的真正复兴,其实有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