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维权 并不可靠的喊痛之招
杨光志

9月17日晚,江西抚州市委对宜黄县“9•10”拆迁事件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9月18日凌晨1时左右,自焚伤者叶忠诚抢救无效死亡。凌晨2时,钟如九在微博上发布大伯死讯的同时,还透露当天发生了“抢夺死者尸体”和“对家属实施软禁”等事件。
之前的16日,钟如九和钟如翠欲进京讨说法,被县委书记邱建国率官员40余人围截,最后躲进公厕40分钟,仅靠手机向外求救,这一事件,被《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以微博形式现场直播,而被全国网友获悉和关注。(9月19日《扬子晚报》)
宜黄强拆自焚事件正以上级对当地责任官员大面积地追责,而渐向平愤熄火方向转向,与之相关的新闻还有新拆迁条例终出初稿,其增补内容有着向民本立场重大转向的思路改变。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监督的即时与群众“围观”的力度,其中有一新的变化是,微博成为了主角。
微博,让“人在做,天在看”有了实现的可能。无论是钟如九自已发布微博,或是被困厕所时,她通过手机与记者对话,而《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以微博形式现场直播。这些细节带给民众一种新的维权思路,它或将借力于网络技术,成为公众突破暗厢的利器,让事件随时随地还原呈现,而极大地打压诸如“躲猫猫”等黑幕操作空间。它以猝不及防的即时性特点,以兔子急了咬人的被逼无奈,让肆无忌惮损害平民权益的权贵们,第一时间曝光在公众视野,同时让自己获得相对安全的保障。
微博维权得以实现,前提有二,一是公众能有效围观,二是,公众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作为被侮辱被损害者,之前的诸多避害之招,譬如寄望于施暴者良心发现,或托庇青天大老爷蒙荫,或选择法律之盾护身,拿来对应宜黄强拆事件,几乎全没用处,现场施暴者,在哪怕自焚者已从屋顶堕落,也不援手施救;所谓当地父母官,更是没有半点“青天”之迹象,县委书记邱建国亲率部属要“拿下”钟家姐妹;法律之盾,那新的拆迁条例还在胎中孕育,还没有可以倚持的可能。于是,大家“围观”,便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一如当年的邓玉娇案,判决结果因畏惧舆情而向“社会效果”臣服。
所以,微博维权,虽然是一种新鲜事物,但思路,依然是一种“闹大求关注”的底层无奈手段,其正效应,是让阳光照进现实,使相关利益博弈,能够在“让人民看得见的方式”下进行。但其负效应,是使“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效应得以张大,此法若得以大量复制,有可能让无力采用微博技术的更底层的人更具权利焦虑,使官司博弈变成隐蔽真相与公开事实的舆论抗争,而反衬一种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更强大更具公信力的媒体舆论监督的责任失守,反衬国家法律制度尚无对每一个子民的权益不受侵害的严丝合缝的保护伞,而让部分无力者裸奔于风险中。
从新闻里我们看到,是《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发微博,这个刊物是是香港凤凰卫视办的,有内地其他媒体吗?有当地媒体吗?并且,邓飞的微博,也在后来被删得干干净净,此种迹象表明,微博维权本身已力道甚微,并且,它还没有获得官方的“合法性”授权,一不小心,这种形式还会惹祸上身。维权,永远只能靠法律的进步而不是“喊痛”手段的技术更新,不然,当手机被没收、录音笔被抢、相机被砸……我们难道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吗——这是另一种令人忧虑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