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药的另一端挂着回扣单
杨光志

近日,一张用药清单在网上论坛曝光:“每开出一支通用名为氨曲南的药品,医生可拿到6.5元的回扣”。而惊现“回扣清单”的医院,是刚刚获得“2009年宁波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的宁波市第一医院。目前,医院已将库存品全部退回公司,并对当事医生进行诫勉谈话。宁波市卫生局介入调查。(5月30日《京华时报》)
这些日子医疗界新闻不少,1300%利润率让人惊魂未定,2000%利润率再创新高,接来来顺理成章的,便是这些暴利链条的各端口享有者该闪亮登场了。这不,首先便出来了医生,纠出这个瘤子不难,网友随便捡都捡得到回扣单出来晾晒,真耶假耶已无需去证实了,都是公开得不能再公开的潜规则。我生活中见到的最极端的例子是,一个破电脑,安了个医疗诊病软件,炒了个医术设备的概念,被一院长购来,我这个电脑菜鸟去估价也就三千元市值,可他的成交价是三万,且拿回来便因其诊病并无科学可靠性,而搁在库房生灰,成交得以产生的动力便在于巨额回扣。
医生回扣额占药价两成,在药企与医生合谋下,在回扣单的诱惑下,“按病抓药”便无端变异成“按药找病”,小发烧当癌症治,大处方便由此以“天书”般的狂草字迹肆虐在不良医生的笔端,“老人家,你的和你儿女的工作与收入情况,请告诉我一下?”我父亲看病,医生这样问他,这与病情风马牛不相及的问话,居然出现在问诊语中,目的便是看菜吃饭,看羊儿肥瘦好下刀子。“医生越来越像杀手”的谶语,作为现代生活目睹之怪现状之一种,在各地轮番上演着。问问每一所医院,没有收取过回扣的医生,恐怕不会比大熊猫更多,医护人员们回扣收入占月收入的比例,估计也是个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医院的半行政半企业性质,更使他们收回扣自找收入养活自己理直气壮,医院领导的业内口碑优劣评价,基本上由其回扣是独吞还是全院分来作出定论。
在如此如狼似虎的天价医疗费前,便不时会出来些催人泪下的新闻,贫困家庭病人“扯掉针头回家等死”、“夫妻双双无钱医病捆绑投江”、“学生无钱医病用红领巾自缢”、“抢劫只图牢中可免费治病”……一搜一大把。
杜绝回扣乱象,不能光靠指责医德流失,症结还在于医疗机构需要彻底去商业化,回归公益性,而这种拨乱反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应当是政府公共行政伦理与公共服务行业的职业伦理这一块,应当有所建树。最终实现将医疗同教育等都归为国民福利范畴,让诸如神木医改“财政埋单”的尝试不是孤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