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有政府经营的廉租屋
杨光志

这一轮的房价涨势似乎还看不到头。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想要买套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越来越力不从心,只好买小点,再小点……能睡觉能上网就够。一些大城市,适应这部分需求的商品房已经出现。
上海某开发商最近推出以超小户型为主的楼盘,最小户型只有22平方米;而西安出现的最小户型甚至不足13平方米,据说需要“坐在马桶上洗澡”。(9月8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建议,中国各级城市管理者,应当考虑设置政府经营的廉租屋,类似香港的“公屋”,香港有1/3的人口是住在公屋里,堪称香港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我们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与高房价现状,使这种超小居室廉价出租屋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应为此制定一套以民为本的社会福利体制,针对购不起房的年轻人,最及时有效地给出一条解决立椎之地的路子。
这样的房屋,就可以类似上述新闻所说的超小户型楼盘,设立在工厂、商业区、学校周围,进行公寓式管理,在解决“能睡觉能上网”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食堂式解决伙食,公交式或拼车式解决出行,其租住对象,可以是学生,可以是民工,可以是白领。其与政府全包管理相协调相配合相制衡的,也可以成立有居民委员会……
政府规范经营,可保证租金定价是国家牌价,不存在暴利;可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对租居者有身份甄别,对住户准入退出有一定之规,将有效避免诸如火灾、刑事犯罪等安全隐患;可保证管理措施得力,不存在非法或涉黄行为,等。
笔者担心的是,各地方政府不将这一很容易想到的思路变成现实,是因为一种急功近利的管理思路,急于将土地及房地产最大程度地换来收益以解决政府用度,为之甚至常常与房开商站同一条船向购房者吆喝,比如与鼓励购房的一项户口制度便显示了这种心态,要购房达到相当一个面积数(以及大专以上文凭等),才能获得就业城市的户口。还以基于消除安全隐患的打击群租现象,便是城市只管封堵来路却不给出路的傲慢管理思维。
与之对应的,是各类小旅馆生意火爆,这种旅馆,不具开办资格,或由住宅楼、民房改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甚至藏污纳诟,黑社会肆虐之所,或者成为一些不良管理者的取款机,纵容其黄赌毒,又不时罚款给自己增福利。
保障居者有其屋,政府有责,无论从吸引人才,安定社会,促进和谐,都有好处,政府将有限的房屋资源最大化地惠及最需要的人,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