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独自入学,更像营销行为
杨光志

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年级新生报到有惊喜,学校给所有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红包”———100元现金或者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日前,中青政学工部透露,经初步统计,约有1/10的新生将能获得此奖金。这还是高校首次物质奖励独自到校报到学生。(9月9日《成都商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据说很牛,录取分数线超北大清华,且托“政治”的福,其毕业学子大都入仕,用百姓的话讲,是培养高官的。不久前该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自惭”地以不符合“干部四化”中的“革命化”和“年轻化”要求,而主动辞去主任一职,这或者可看出该院用人着意讲政治的原则之强。如此一个高校,其奖项设置,一定很讲究,因为这个新闻能换来的传播学意义,该院理当可以预料。
但笔者看来,这一设奖,颇多荒谬。
其一,随意与事后。凡奖项设置,类似“商鞅立木”,一般均有宣传预告、有针对事项、有标准门槛、有对象人群,且已备奖池款额以待“合意”者中选。而该院的此项“派送红包”并无上述要素,而是事后对某类规定人群设奖,这更像一个阔佬见猎心喜的随意打赏。
其二,学校设奖不同于社会设奖,自己拿出钱来,总是希望对本校自身的教育行为与“作品”进行鼓励,一般都设置在学期中或毕业时,而设在入学时,则是对学子中学阶段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进行奖励,没自己什么事,这种设奖的目的,便显得太“雷锋”了一些。若怕家长送学造成接待麻烦,疏导劝阻无效便设奖以图来年或远期“减负”,这种解释仍然显得牵强。
其三,“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一语,将此奖的营销目的暴露了,在电信行业竞争无孔不入的当下,在随处可闻的“移动用户请XXX,联通用户请XXX”的聒噪中,我们早已知晓手机用户卡的意义,若能争取入网用户,电信营运商不惜送手机,送话费,这已是家喻户晓的营销策略,那么,此奖是中青政埋单,还是电信营运商埋单呢?在高校也要自我推销以谋口碑换取市场收益的背景下,这或者是二者联手搞的一次争夺商机与宣传形象的营销活动吧?
若上述三点判断正确,则该新闻对该奖意义的“专家解读”,便显得多余,百元奖,改变不了一个家长将“送学”进行到底的欲望,也无助于学子自立精神的塑造。因为“送学”很大程度与家长娇生惯养或学子能否自立无关,而与父母关爱心情以及一个家庭对出娇子的庆贺、对儿女成人礼式的特别纪念、甚至是一些家长借机一偿出趟远门的心愿等有关,正如朱自清的《背影》所描述的那样。
加载中,请稍候......